+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CO2H官能化环状寡苯撑结晶固体中氨的可逆吸附
CO2H官能化环状寡苯撑结晶固体中氨的可逆吸附
摘要:
东京工业大学 的Kosuke Ono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4)中研究了二氧化碳官能化的环状低聚苯烯1a的晶体固体对氨的可逆吸附。开发能够在多次吸附-脱附循环中保持稳定且可逆的氨储存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使用化学稳定性高的CO2H官能化的环状低聚苯烯1a作为新型的单分子基吸附剂。通过对1a进行简单的再沉淀处理,成功制备了微孔晶体固体1a(N)。实验结果显示1a(N)在100 kPa和293 K下能够吸附高达8.27 mmol/g的氨,并且吸附的氨在孔中拥有接近液态氨密度的堆积密度(0.533 g/cm³)。更为重要的是,1a(N)在至少九个吸附-脱附循环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逆性和稳定性,保持了其储存容量和晶体结构。在每个脱附循环中,氨通过降低压力(约65 Pa)从1a(N)中被去除,剩余的氨量小于总量的3%,且在动态真空条件下(约5 × 10⁻⁴ Pa,293 K,1小时)可以完全清除,为后续的吸附循环做好准备。因此,微孔晶体1a(N)能够可靠地反复吸附和脱附氨,避免了循环之间需要基于热量的活化处理。
 
研究背景:

1)氨(NH3)是一种有毒且腐蚀性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畜牧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氨与氮氧化物或硫氧化物(NOx或SOx)反应生成细颗粒物(PM2.5),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氨作为一种氢载体在氢经济中具有潜力,具有高重量和体积氢能量密度,但需要开发稳定的氨储存材料。
2)传统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树脂和介孔硅被用于氨的捕获,但这些材料容量有限,难以实现氨的完全回收;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多孔有机聚合物被用于氨的吸附,但这些材料在氨吸附过程中常常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吸附-脱附循环不可逆。
3)本文作者提出了使用二氧化碳官能化的环状低聚苯烯1a作为新型单分子基吸附剂,利用其高化学稳定性和微孔晶体结构实现氨的可逆吸附;通过简单的再沉淀方法制备出微孔晶体固体1a(N),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对氨的吸附和脱附行为。
 
实验部分
1. 合成环状低聚苯烯1a
1. 前体制备:
   - 2a的合成: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2,6-二溴苯甲醛与双保护的联苯-3,4'-二基二硼酸酯4反应,得到五苯基化合物,产率为86%。
   - 3a的合成:将2a与3-溴-6-碘代二烯(5)在Pd(PPh3)4和Na2CO3催化下反应,生成3a,产率为55%。
   - 1b的合成:将2a和3a在Pd(PPh3)4和Cs2CO3催化下进行偶联反应,生成1b,产率为31%。
2. 氧化反应:
   - 将1b在Kraus-Pinnick氧化条件下,将内环的CHO基团转化为CO2H基团,得到1a,产率为70%。
2. 制备微孔晶体固体1a(N)
1. 再沉淀:
   - 将1a从CHCl3/MeOH溶液中再沉淀,得到微孔晶体固体1a(N)。
2. 热处理:
   - 将再沉淀得到的固体在100°C下真空处理5小时,以去除溶剂。
3. 氨的吸附和脱附实验
1. 吸附实验:
   - 在100 kPa和293 K条件下,将1a(N)暴露于氨气中,测量其氨的吸附量。
2. 脱附实验:
   - 在约65 Pa的低压条件下,将吸附在1a(N)上的氨进行脱附,测量脱附后的氨残留量。
3. 循环实验:
   - 进行至少九个吸附-脱附循环,测试1a(N)的吸附容量和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分析测试
1.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1a(N)和1a(P)的晶体结构。1a(N)显示出柱状结构,而1a(P)显示出砖层堆叠结构。
2.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在77 K条件下,1a(N)表现出I型氮气吸附等温线,BET比表面积为577 m2/g,孔体积为0.0264 cm3/g。孔径分别为0.93 nm和0.68 nm。
3. 热重分析(TGA):1a(N)的热重分析显示其在340°C以下稳定,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4. 红外光谱(IR)分析:通过IR光谱分析确认了1a与氨和胺的复合物形成。观察到CO2H基团与氨形成CO2−·NH4+盐的特征吸收带,分别为1558 cm−1(νas)和1366 cm−1(νs),而CO2H基团的特征吸收带在1715 cm−1消失。
5. 氨吸附等温线:在100 kPa和293 K条件下,1a(N)的氨吸附等温线显示出初始吸附量为8.27 mmol/g。在九个吸附-脱附循环中,吸附容量保持稳定,第九次循环的吸附量为8.25 mmol/g。
 
总结:
本文通过合成二氧化碳官能化的环状低聚苯烯1a,并利用其制备微孔晶体固体1a(N),成功实现了氨的可逆吸附。1a(N)在100 kPa和293 K条件下能够吸附高达8.27 mmol/g的氨,并且在至少九个吸附-脱附循环中保持其吸附容量和晶体结构。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1a(N)作为氨储存材料的潜力,也为其在氢经济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
尽管本文在氨的可逆吸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未来可以探索以下方向:
- 不同功能基团的引入:研究不同功能基团对氨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 材料稳定性的长期测试:对1a(N)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
- 其他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1a(N)对其他有害气体(如HCl或Cl2)的吸附能力,拓展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探索1a(N)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并在实际氨储存和回收系统中进行测试,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
 
Reversible Adsorption of Ammonia in the Crystalline Solid of a CO2H-Functionalized Cyclic Oligophenylene
文章作者:Kosuke Ono*, Tomoki Ishikawa, Shion Masano, Hidetoshi Kawai, and Kei Goto
DOI:10.1021/jacs.4c03798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379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