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低维MOF催化剂】零维Cu-MOFs催化N(CN)2-离子液体-H2O2推进剂点火
【低维MOF催化剂】零维Cu-MOFs催化N(CN)2-离子液体-H2O2推进剂点火
摘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延强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Mater. Chem. A, 2024, Accepted Manuscript)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零维铜基金属有机骨架(Cu-MOFs)作为催化剂,用于点火N(CN)2离子液体-H2O2系统。研究表明,Cu-MOFs能够将原本非可燃的N(CN)2离子液体-H2O2混合物转变为可产生气泡(MOFs 1/2)或可燃烧(MOFs 3/4)的状态,其中零维Cu-MOF 4的点火延迟时间仅为30毫秒。通过DMPO探针EPR测试和DFT计算,提出了催化机制,认为H2O2释放出强氧化性的·OH和·OOH,然后通过自由基链反应将电子传递给离子液体。这项工作为离子液体-H2O2作为超燃双组元推进剂的开发和应用铺平了道路。
 
研究背景:
1. 传统的火箭推进剂存在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绿色推进剂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
2. 离子液体(ILs)因其优异的性能被视为高性能绿色燃料,但与H2O2的点火性能不足,限制了其作为超燃双组元推进剂的应用。
3. 作者首次合成了四种低维Cu-MOFs,用于催化N(CN)2离子液体-H2O2系统,通过调节金属中心的电子环境,显著提高了点火性能。
 
实验部分:
1. 合成Cu-MOFs:
   - 合成Cu2(TTP)·4NH3·2.5H2O(1):将Cu(NO3)2·3H2O、H4TTP和NH3·H2O混合后放入聚四氟乙烯衬里的不锈钢高压釜中,160°C加热3天,5°C/h冷却至室温,得到蓝色条带状晶体,产率79%。
   - 合成Cu2(TTP)·4NH3·2.4H2O(2):将CuCl2和H4TTP分别溶解在NH3·H2O中,CuCl2溶液滴加到H4TTP溶液中,搅拌1小时后转移到高压釜,120°C加热3天,5°C/h冷却至室温,得到蓝色长条状晶体,产率84%。
   - 合成Cu2(CH2CHCOO)4·2CH3OH(3):将Cu2(OH)2CO3和丙烯酸加入到CH3OH中,加热回流0.5小时,再加入CH3OH,搅拌1小时,趁热过滤,蒸发去除CH3OH和未反应的丙烯酸,得到蓝绿色固体,溶解在CH3OH中,室温蒸发CH3OH,几天后得到蓝绿色块状晶体,产率95%。
   - 合成Cu2[CH2C(CH3)COO]4·2CH3OH(4):与3的合成方法相同,但将丙烯酸替换为α-甲基丙烯酸,得到蓝绿色块状晶体,产率94%。
2. 点火延迟时间测量:
   - 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BMIM]N(CN)2和不同含量的MOFs混合物在H2O2中的反应,测量点火延迟时间。
3. 稳定性测试:
   - 将Cu-MOFs 3/4粉末加入到[BMIM]N(CN)2中,通过Tyndall效应、IR和UV-vis光谱测试MOFs在[BMIM]N(CN)2中的稳定性。
 
分析测试:
1. 热重分析(TGA):
   - MOFs 3/4与[BMIM]N(CN)2混合物的热分解温度(Td)随MOF含量增加而降低,但均高于253°C。
2. 红外光谱(IR):
   - MOFs 1-4的IR谱图显示了-C=N(1603 cm-1)、-N=N(1517 cm-1)和-C=O(1578 cm-1)的特征峰。
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MOF 4在355 nm处有强吸收带,归因于α-甲基丙烯酸到Cu(II)的π→Cu(II)电荷转移跃迁。
4. 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
   - 使用DMPO作为自旋捕获试剂,检测到·OH和·OOH的典型峰,表明Cu-MOFs催化H2O2分解产生活性物种。
5.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计算了MOF 4与H2O2之间的相互作用,H2O2在MOF 4表面的吸附能量为-0.08 eV,活化能为1.51 eV,O-O键断裂的能量势垒为0.33 eV。
 
总结: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四种Cu-MOFs,并研究了它们作为催化剂点燃N(CN)2离子液体-H2O2系统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零维Cu-MOF 4具有最佳的催化效果,点火延迟时间仅为30毫秒,满足了超燃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的要求。通过EPR实验和DFT计算,提出了Cu-MOFs催化H2O2分解产生·OH和·OOH的机制,为开发新型绿色推进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支持。
 



展望:
本文的研究为离子液体-H2O2作为绿色推进剂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结构的MOFs对点火性能的影响,优化MOFs的合成方法以提高产率和稳定性。此外,可以研究MOFs在实际推进剂系统中的长期性能和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潜力。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绿色推进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Catalytic ignition of N(CN)2- ionic liquid-H2O2 with zerodimensional Cu-MOFs
文章作者:Qing Chengab, Yuan Yaobc, Peihao Doub, Long Liuc, Yingying Cao*a, Yanqiang Zhang*abc
DOI: 10.1039/D4TA02498B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ta/d4ta02498b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