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74递送H2S】开放式金属位点金属-有机框架实现的透皮硫化氢输送
【MOF-74递送H2S】开放式金属位点金属-有机框架实现的透皮硫化氢输送
 摘要:
Cornell University的Phillip J. Milner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4)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硫化氢(H2S)传递方法,利用具有开放式金属中心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来控制H2S的经皮传递。H2S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内源性气体递质,对预防炎症性皮肤疾病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小分子H2S供体不适合经皮传递,并且可能产生亲电副产物,导致不必要的毒性。本研究筛选了11种MOFs,发现基于镁的Mg2(dobdc)框架因其对H2S的强可逆结合、高容量和无毒性而特别适合经皮H2S传递。通过同步辐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数据的Rietveld精修,揭示了Mg2(dobdc)中H2S的三个不同结合位点,解释了其高H2S容量的来源。实验表明,Mg2(dobdc)能够持续24小时通过猪皮传递H2S,这是首次实现纯H2S气体的控制经皮传递。
 
研究背景:

1. H2S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递质,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具有潜力,但经皮传递H2S存在挑战,主要因为H2S的易燃性和毒性,以及难以设计合适的储存和传递平台。
2. 目前,常用的H2S供体如硫化钠(Na2S)和氢硫化钠(NaSH)存在稳定性差和副作用多的问题,且释放速度快,可能导致局部细胞死亡。
3. 作者提出使用MOFs作为H2S的传递载体,特别是Mg2(dobdc),因其具有强的H2S结合能力、高容量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实现缓慢而持续的H2S释放。
 
实验部分:
1. MOFs的合成与表征
   - 实验步骤:
     1. 按照文献方法合成11种MOFs,包括Mg2(dobdc)。
     2. 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技术对合成的MOFs进行晶体结构确认。
     3. 通过77 K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测量比表面积和孔隙性。
   - 实验结果:
     - 所有MOFs显示出预期的晶体结构,Mg2(dobdc)具有1800 m²/g的高比表面积。
2. H2S吸附实验
   - 实验步骤:
     1. 将新鲜活化的MOFs置于含有H2S的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在氮气氛围下50°C反应24小时。
     2. 使用PXRD对反应后的MOFs进行表征,评估其结构稳定性。
     3. 对于稳定的MOFs,测量25°C下的H2S吸附/脱附等温曲线。
   - 实验结果:
     - Mg2(dobdc)显示出14.7 mmol/g的H2S吸附容量,并且吸附过程完全可逆。
3. 细胞毒性测试
   -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浓度的MOFs悬浮在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中,与HeLa细胞共培养72小时。
     2. 使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实验评估细胞活性。
   - 实验结果:
     - Mg2(dobdc)在0.1 mg/mL浓度下,细胞活性保持在90%以上,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 经皮传递实验
   - 实验步骤:
     1. 使用Franz细胞装置,将H2S加载的Mg2(dobdc)置于猪皮上方的供体室中。
     2. 在受体室中加入HEPES缓冲液(pH 7.4),模拟皮肤环境。
     3. 通过时间点采集受体室中的溶液,并使用荧光探针SF7AM监测H2S的释放。
   - 实验结果:
     - Mg2(dobdc)在24小时内持续释放H2S,最大浓度达到3-6 mM,而Na2S在6小时内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
 
测试部分:
1. 比表面和孔隙性分析
   - Mg2(dobdc)的比表面积为1800 m²/g,孔容为0.92 cm³/g,平均孔径为15.4 Å。
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Rietveld精修PXRD数据显示,H2S在Mg2(dobdc)中有三个结合位点,分别为:
     - 位点I:S···Mg距离为2.344(19) Å,占据率为0.7676。
     - 位点II:S···S距离为2.504(12) Å,占据率为0.9201。
     - 位点III:位于孔中心,占据率为0.9558。
3. 红外光谱(IR)分析
   - H2S结合后,在2400−2600 cm−1范围内出现新的宽吸收峰,归属于H2S与MOFs的结合。
4. 荧光光谱分析
   - 使用SF7AM探针,Mg2(dobdc)释放的H2S在10-20分钟内浓度逐渐饱和,荧光强度在525 nm处达到最大,维持30分钟以上。
5. 细胞活性测试
   - HeLa细胞在Mg2(dobdc)存在下,0.025 mg/mL浓度时细胞活性为95%,0.1 mg/mL时为80%。
 
总结:
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H2S经皮传递系统,利用Mg2(dobdc) MOFs作为载体,实现了H2S的缓慢、可控释放。Mg2(dobdc)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展现出高H2S吸附容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H2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望:
本研究为H2S的经皮传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未来的工作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MOFs的优化:进一步优化MOFs的结构,提高H2S的载药量和释放速率的可控性。
2. 临床前研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评估Mg2(dobd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药物载体的多功能化:探索MOFs在同时传递多种药物方面的潜力,实现联合治疗。
4. 智能响应系统:开发能够响应特定生理信号(如pH、温度、酶活性)的智能MOFs,实现按需释放。
 
Transdermal Hydrogen Sulfide Delivery Enabled by Open-Metal-Sit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文章作者:Ruth M. Mandel, Piyusha S. Lotlikar, Tomče Runčevski, Jung-Hoon Lee, Joshua J. Woods, Tristan A. Pitt, Justin J. Wilson, and Phillip J. Milner*
DOI:10.1021/jacs.4c00674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067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