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COF质子传输】共价有机框架中异常的无水质子传导
【COF质子传输】共价有机框架中异常的无水质子传导
摘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江东林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4)中报道了共价有机框架(COFs)在无水条件下的质子传导性能。作者通过将纯净的磷酸整合到通道中,形成扩展的氢键网络,实现了稳定的晶体多孔COFs中异常的无水质子传导。合成了五种不同孔径的六角COFs,孔径从微孔逐渐调整到介孔。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高孔体积的介孔COFs表现出了0.31 S cm−1的卓越无水质子导电性,这是迄今为止所有COFs报道中最高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到质子导电性依赖于孔体积、孔径和磷酸含量。增加孔体积可以指数方式提高质子导电性。有趣的是,随着孔径的增加,质子传导的活化能障碍以线性方式降低。介孔有利于快速的质子跃迁,而微孔则遵循缓慢的车辆传导机制。磷酸含量的调节实验表明,孔中发达的氢键网络对质子传导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
1. 在能源转换和存储领域,质子传导材料因其在燃料电池等技术中的关键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质子传导材料在无水条件下的性能受限,需要在恶劣条件下稳定运作的坚固材料。
2. 以往的研究中,包括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多孔有机聚合物等多孔材料,已经被探索用于质子传导,但它们的导电性通常不高。
3. 本文作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即通过设计具有不同孔径的六角COFs,并将磷酸整合到孔道中,以实现在无水条件下的高效质子传导。
 
实验部分:
1. 合成六角形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五种不同孔径的六角形COFs,分别为ACOF-1、TTA−TFB−COF、TTA−TFPB−COF、TPB−DMeTP−COF和TPB−TMBPDA−COF,孔径范围从0.9 nm至3.8 nm。合成方法采用Schiff碱聚合反应,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通过调整单体浓度、溶剂组合、酸和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来优化结晶度和多孔性。
2. 物理化学表征: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固态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CP/MAS NMR)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技术对合成的COFs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
3. 比表面积和孔隙性分析: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测量,计算了COFs的比表面积,分别为933至2890 m² g⁻¹,孔体积为0.41至1.60 cm³ g⁻¹,揭示了COFs的多孔性。
4. 质子传导性能测试:通过交流阻抗谱(ACIS)测量了在不同温度(100至160 °C)下,含不同磷酸含量的H3PO4@COFs的无水质子导电性。特别是,H3PO4@TPB−DMeTP−COF在160 °C时显示出高达3.06 × 10⁻¹ S cm⁻¹的质子导电性。
5. 磷酸含量对质子传导的影响:通过调节ACOF-1和TPB−DMeTP−COF中磷酸的负载量(15至80%),研究了磷酸含量对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发现质子导电性与磷酸含量呈指数级增长关系。
 
分析测试:
1. FT-IR分析:通过FT-IR分析确认了COFs中C−N键的存在,振动带位于1592至1623 cm⁻¹。
2. TGA分析:TGA结果显示COFs在氮气氛围下稳定,分解温度高达350−440 °C。
3. CP/MAS NMR分析:通过CP/MAS NMR分析,确定了COFs中C−N键接的碳原子信号,以及来自结点和连接单元的信号。
4. PXRD分析:PXRD分析揭示了COFs的晶体结构和高结晶度,通过Pawley细化和DFTB+计算结构重建,确认了COFs的堆叠模式。
5. 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测量,得到了COFs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孔径分布在0.9至3.8 nm。
6. 质子导电性测量:通过ACIS测量了H3PO4@COFs的无水质子导电性,发现质子导电性与孔体积、孔径和磷酸含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孔体积的增加对质子导电性的提升具有指数级影响。
7. 活化能障碍分析:应用Arrhenius方程分析了质子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得到不同COFs的活化能障碍在0.20至0.75 eV之间,揭示了孔径大小对活化能障碍和质子传导机制的影响。
8. 磷酸含量对质子传导的影响:通过调节磷酸负载量,发现质子导电性随磷酸含量的增加而指数增长,表明充分填充孔洞以形成发达的磷酸网络对质子传导至关重要。
 
总结:
本文通过设计具有不同孔径的六角COFs,实现了在无水条件下的高效质子传导。研究结果表明,孔体积、孔径和磷酸含量对质子导电性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孔体积的增加可以指数方式提高质子导电性。此外,孔径的增加导致质子传导的活化能障碍降低,表明孔径对质子传导机制具有调控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新型质子传导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望:
1. 本文在无水质子传导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COFs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考虑到质子传导在燃料电池等能源技术中的应用潜力,未来的工作应着重于提高COFs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3. 本研究中使用的磷酸作为质子载体,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其他类型的质子载体,以提高质子传导性能或适应不同的操作条件。
4.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水条件下的质子传导,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水分存在时的质子传导行为,以模拟更接近实际应用的环境。
 
Exceptional Anhydrous Proton Conduction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文章作者:Shanshan Tao and Donglin Jiang*
DOI:10.1021/jacs.4c06049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604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