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除铬】:利用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从水中去除Cr(VI)
【MOF除铬】:利用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从水中去除Cr(VI)
摘要:
印度科学院Interdisciplinary Centre for Water Research (ICWaR) 的Praveen C. Ramamurthy团队报道的本篇文章(npj Clean Water 2024, 7,  17 )中引入了一种溶剂热法来合成金属-有机框架(MOFs)纳米复合材料(GO/UiO-66-NDC),用于从水中去除Cr(VI)。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了解MOF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通过改变各种参数,如pH、剂量和浓度,研究了Cr(VI)的吸附行为,以确定等温线、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显示,由于锆氧簇的存在,纳米复合材料在pH 3时对Cr(VI)具有高耐受性和热稳定性,吸附容量为157.23 mg g-1。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显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十倍以上的动态分散表面态,增强了吸附容量,并与实验结果相符。此外,与先前报道的材料相比,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使其成为从水中去除Cr(VI)的有前途的超吸附剂。
 
研究背景:
(1) 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化学污染,如重金属污染和各种合成有机化学品。河流和溪流生态系统的污染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全球性问题。
(2) 由于近年来重金属工业的迅速扩张,重金属和农药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健康和环境危害。这些高浓度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的水生和陆生生物造成伤害,对人类造成累积中毒、神经系统严重损害、肺部充血、肝脏损伤和水肿等。
(3) 铬(Cr)是周期表中第6族元素,是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最常见的重金属,通常来源于铬酸盐制造、冶金、金属电镀、纺织染料、木材防腐和制革等行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人类饮用水中六价铬的可接受限值为50 µg L-1。然而,工业废水中的Cr(VI)比例在5 g L-1至270 mg L-1之间。这些数据表明需要对铬进行水处理。提出了几种去除铬的方法,包括化学沉淀、电化学处理、离子交换、膜过滤、分离和吸附等方法。除吸附外的其他处理过程具有昂贵的价格、产生大量铬污泥和有效处理成本高等重大缺点。吸附程序是从废水中去除铬离子的实用且经济的策略。
 
实验部分:
1)合成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使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合成了石墨烯氧化物(GO),并通过添加ZrCl4和1,4-萘二甲酸(NDC)前驱体进行功能化处理。
2)材料表征:利用XRD、Raman、FTIR、SEM-EDX、TGA和XPS等技术对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化学和结构性质分析。
吸附行为研究:通过改变pH、投加量和初始浓度等参数,研究了Cr(VI)的吸附行为,并确定了等温线、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pH 3时,GO/UiO-66-NDC对Cr(VI)的吸附容量高达157.23 mg/g。
3)DFT模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研究了GO/UiO-66-NDC的电子结构和吸附机制,发现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动态离散表面态,这有助于增强吸附能力。
4)再生性能测试:使用0.1 M硝酸对GO/UiO-66-NDC进行再生测试,发现经过六次再生试验后,去除率从初始的96.4%降至71.23%,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分析测试:
1)结构表征:XRD结果显示合成的UiO-66-NDC与模拟的粉末XRD图案高度一致,证明了MOF的结构稳定性。Raman光谱分析显示了NDC连接体的特征振动模式,并且在Cr(VI)吸附后,GO的特征峰减弱,表明GO成功掺杂到UiO-66-NDC中。
2)热重分析(TGA):TGA结果显示在20至110°C之间有11.26%的质量损失,归因于吸附的水分和溶剂分子的释放;在110至600°C之间有41.04%的质量损失,与有机连接体(1,4-萘二甲酸)的分解一致。
3)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PS分析显示GO/UiO-66-NDC中C、Zr和O的存在,并且在Cr(VI)吸附后,出现了Cr的特征峰,证实了Cr的成功吸附。
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SEM/EDX分析显示GO/UiO-66-NDC具有多孔结构,主要由Zr、C和O组成。吸附Cr(VI)后,表面形貌发生变化,表明Cr成功嵌入到纳米复合材料中。
5)吸附等温线:通过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分析,发现GO/UiO-66-NDC对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
6)吸附动力学:通过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分析,发现GO/UiO-66-NDC对Cr(VI)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2。
7)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参数(H、S和G)的计算表明GO/UiO-66-NDC对Cr(VI)的吸附是自发的、不可预测的,并且是吸热过程。
 
总结:
1)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高效去除水中的Cr(VI)。通过DFT模拟和实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证实了材料的高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再生性能。
2)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最佳的Cr(VI)吸附能力,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单层吸附是主要机制。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和吸热的。
3)与其他报道的材料相比,GO/UiO-66-NDC纳米复合材料在去除Cr(VI)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再生能力。
 


展望:
本文作者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做得很好。但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以及进一步优化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同时,作者可以考虑对更广泛的污染物进行吸附研究,以拓展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Adsorption and DFT investigations of Cr(VI) removal using nanocrystals decorated with graphene oxide
文章作者:Simranjeet Singh, Amith G. Anil, Basavaraju Uppara, Sushant K. Behera, Bidisha Nath, Pavithra N, Shipra Bhati, Joginder Singh, Nadeem A. Khan & Praveen C. Ramamurthy
DOI:10.1038/s41545-024-00306-9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45-024-00306-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