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驱动发现筛分MOF,实现五元C5烯烃混合物高效分离
数据驱动发现筛分MOF,实现五元C5烯烃混合物高效分离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张鑫、李建荣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5)中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策略,通过大语言模型(LLMs)挖掘1067篇文献,构建345种MOF的有效孔径(EPS)数据集,成功筛选出ZIF-8、Co-FA、Co(pz-NH₂)Ni和Co-gallate四种高效筛分吸附剂。该四元MOF组合通过序贯分离工艺,首次实现五元C5混合物(异戊二烯、1-戊烯、顺-2-戊烯、反-2-戊烯、正戊烷)的全组分高纯度分离,其中ZIF-8在中试实验中以1.8 kg成型颗粒获得350 mL 99.99%纯度异戊二烯,整套系统经10次循环仍保持稳定性能,为低碳烃高效分离提供了节能新路径。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
1) C5烯烃是高分子材料和医药合成的关键原料,但各组分分子尺寸和沸点相近,传统分离依赖多步蒸馏与萃取,能耗高且流程复杂。
2) 吸附筛分虽为节能替代方案,但五元C5混合物需至少四种特异性吸附剂,传统筛选方法效率低、通用性差,难以满足复杂体系分离需求。
3) MOF材料的孔结构柔性(如配体旋转、框架变形)导致理论孔径计算与实际筛分性能偏差大,精准筛选难度极高。
2. 研究现状
1) 现有MOF筛选多依赖高通量模拟或实验试错,未充分利用海量文献数据;基于最大孔径(PLD)的预测方法忽略框架柔性,筛选准确率低。
2) 已报道吸附剂多针对二元/三元烃分离,缺乏能实现五元C5混合物全组分分离的系列化MOF材料,且工业级应用验证不足。
3. 本文创新
1) 提出LLMs辅助的数据驱动筛选策略,通过提取文献中MOF筛分性能数据,构建EPS数据集,精准预测MOF对C5组分的筛分能力,预测准确率达100%。
2) 首次发现ZIF-8、Co-FA、Co(pz-NH₂)Ni和Co-gallate四元MOF组合,通过序贯分离实现五元C5混合物全组分高纯度分离,填补复杂体系分离空白。
3) 完成ZIF-8的绿色规模化合成与成型,通过中试实验验证工业应用可行性,为吸附筛分技术工业化提供支撑。
 

实验和表征:
1.  MOF筛分数据集构建
1) 以“MOF”“分子筛分”等为关键词,检索1067篇文献,利用LLMs提取MOF名称、孔结构、吸附性能等关键信息,经清洗合并得到345种MOF的标准化数据集。
2) 基于“吸附-排斥”实验数据确定MOF的EPS(有效孔径),即EPS介于可吸附分子最大中间尺寸与不可吸附分子最小中间尺寸之间,有效规避框架柔性带来的偏差。
3) 向LLMs输入C5分子尺寸数据,预测345种MOF的筛分性能,筛选出12种候选MOF进行实验验证,包括全吸附、全排斥和选择性吸附三类。
 
2. MOF材料合成与成型
1) 常规MOF合成:采用溶剂热/室温搅拌法合成ZIF-8、Co-FA、Co(pz-NH₂)Ni、Co-gallate等MOF,其中ZIF-8通过水溶液绿色合成法规模化制备,产物经甲醇洗涤活化后备用。
2) ZIF-8成型: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粘结剂、活性炭(AC)为添加剂,通过挤出成型制备3 mm/5 mm颗粒,机械强度达14.2 N,BET比表面积保持优异。
3) 对照样品:合成UiO-66、HKUST-1、ZIF-67等12种MOF,用于验证LLMs预测准确性。
 
3. 结构表征
1) PXRD:ZIF-8、Co-FA等MOF的衍射峰与模拟图谱吻合,结晶度良好;成型后的ZIF-8/CMC2-AC1保持原有晶体结构,无杂相生成。
2) 孔结构表征:N₂吸附测试显示ZIF-8的BET比表面积优异,EPS为3.96-6.09 Å,可选择性排斥异戊二烯(中间尺寸6.093 Å),吸附其他C5组分。
3) 电镜与力学表征:扫描电镜显示成型ZIF-8颗粒表面光滑,孔径分布均匀;力学测试表明颗粒平均抗压强度超14 N,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应用性能测试
1. 单组分MOF筛分性能
1) ZIF-8:在298 K、5 mL/min条件下,对五元C5混合物实现异戊二烯的选择性穿透,产物纯度达99.99%;0.1 bar下对1-戊烯、顺-2-戊烯等组分的吸附容量超3 mmol/g,异戊二烯吸附量仅0.01 mmol/g,吸附比达364-950。
2) Co-FA:可选择性吸附正戊烷,对1-戊烯、顺-2-戊烯等烯烃组分穿透快,实现正戊烷与烯烃的高效分离。
3) Co(pz-NH₂)Ni:特异性吸附反-2-戊烯,能从剩余烯烃混合物中精准分离该组分。
4) Co-gallate:实现1-戊烯与顺-2-戊烯的最终分离,完成全组分拆分。
 
2. 序贯分离与中试实验
1) 序贯分离流程:五元C5混合物依次通过ZIF-8(分离异戊二烯)→ Co-FA(分离正戊烷)→ Co(pz-NH₂)Ni(分离反-2-戊烯)→ Co-gallate(分离1-戊烯与顺-2-戊烯),全组分纯度均达高等级标准。
2) 中试实验:使用1.8 kg ZIF-8/CMC2-AC1成型颗粒,在2.0 L/min流量下处理工业级C5混合物,收集到350 mL 99.99%纯度异戊二烯,动态分离产率达1.95 mol/kg。
3) 稳定性测试:ZIF-8经5次吸附-脱附循环(333 K N₂吹扫12 h),筛分性能无衰减;序贯分离系统经10次循环,各组分产率保持稳定。
 
机理分析
1. 筛选机理:LLMs构建的EPS数据集充分整合文献实验数据,考虑框架柔性与动态吸附过程,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PLD法(100% vs 20%)。
2. 筛分机理:ZIF-8的EPS(3.96-6.09 Å)介于异戊二烯(中间尺寸6.093 Å)与其他C5组分(中间尺寸<6.008 Å)之间,通过尺寸排斥实现异戊二烯分离;DFT计算表明,异戊二烯在ZIF-8六元环窗口处扩散能垒最高,扩散系数最低(0.979×10⁻¹² m²/s),进一步验证筛分机制。
3. 传质增强:成型ZIF-8中添加的活性炭可提升吸附动力学,n-戊烷吸附速率较纯ZIF-8提升显著,解决工业应用中传质限制问题。
 


总结:
1. 开发了LLMs辅助的数据驱动筛选策略,构建345种MOF的EPS数据集,实现C5筛分MOF的精准高效筛选,为多孔材料筛选提供新范式。
2. 发现四元MOF组合,首次实现五元C5混合物全组分高纯度分离,ZIF-8中试实验获得99.99%纯度异戊二烯,验证了工业应用潜力。
3. 该研究将海量文献数据转化为实用筛选工具,推动吸附筛分技术从二元分离向复杂多组分分离跨越,为低碳烃高效节能分离提供了新方案,助力化工行业降本减碳。
 
Data-Driven Discover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Sieving Separation of Quinary C5 Olefin Mixtures 
文章作者:Yu Fang, Xuefeng Bai, Xin Zhang*, Jian-Rong Li* 
DOI:10.1021/jacs.5c15577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15577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