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eso-ZIF-90】动力学介导胶束组装定制介孔MOF单晶,实现高效不对称单原子氧还原催化
【meso-ZIF-90】动力学介导胶束组装定制介孔MOF单晶,实现高效不对称单原子氧还原催化
摘要:
上海大学卜凡兴、复旦大学晁栋梁、东华大学罗维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dv. Mater. 2025, 37, 2500370)中报道了一种新型动力学介导胶束组装策略,成功实现了介孔沸石咪唑框架(ZIF)单晶的通用制备。该策略通过调控反应动力学抑制MOF自生长,促进胶束与MOF的协同组装,可精准调控介孔结构为球形、圆柱形或囊泡形。基于此策略合成的介孔不对称单原子催化剂MesoCoN₃O,兼具高比表面积(643.2 m² g⁻¹)和大介孔(约28 nm),在碱性条件下氧还原反应(ORR)半波电位达0.91 V,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功率密度高达185 mW cm⁻²,循环270小时无明显衰减,性能优于商业Pt/C及多数已报道单原子催化剂,为不对称单原子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路径。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
1) 单原子催化剂(SACs)中传统对称M-N₄活性位点电子结构稳定,阻碍活性位点动态优化,限制催化性能提升;且多数MOF材料仅含微孔(<2 nm),导致单原子位点深埋于碳载体内部,传质效率和活性位点可及性差。
2) 介孔MOF(MesoMOFs)合成面临核心矛盾:MOF强自生长倾向易排斥胶束,胶束与MOF低相互作用难以形成介孔结构,强相互作用则会导致MOF无定形化,无法兼顾结构有序性与介孔特性。
3) 现有介孔MOF合成方法对MOF-表面活性剂组合要求严苛,难以实现结构定制与组分多样化,无法满足不对称单原子催化对“介观传质-微观活性位点”协同优化的需求。
2. 研究现状
1) 介孔MOF制备方法包括配体扩展、自模板、硬模板和软模板法,其中胶束组装软模板法因介孔结构可调性受关注,但受限于MOF与表面活性剂的匹配性,通用性差。
2) 不对称单原子催化剂可通过打破电子结构对称性提升催化活性,但现有合成方法难以同时实现“介孔结构调控”与“不对称活性位点构建”,无法协同解决传质与本征活性问题。
3. 本文创新
1) 提出动力学介导胶束组装策略:通过调控配体去质子化速率调节反应动力学,抑制MOF自生长,促进胶束与MOF低聚体协同组装,突破传统“相互作用优化”思路的局限。
2) 实现介孔结构精准定制:利用水量调控溶剂与胶束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可制备球形(23 nm)、圆柱形(27 nm)、囊泡形(43 nm)介孔,且适用于ZIF-90、ZIF-8、ZIF-67等多种MOF体系。
3) 构建介孔不对称单原子催化剂:基于定制化介孔MOF的“介观-微观”双环境,制备MesoCoN₃O,同时解决传质效率低与活性位点电子结构单一的问题。
 


材料合成
1 前驱体合成:PEO-b-PS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ATRP法)
1) 第一步:合成PEO-Br微引发剂
取20.0 g PEO-5000溶于120 mL四氢呋喃(THF),加入20 mL吡啶,30 °C下搅拌至均一后,冰浴降温至0 °C;缓慢滴加6.00 g 2-溴异丁酰溴,滴加完毕后30 °C搅拌24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200 mL冷乙醚,析出白色PEO-Br沉淀,离心收集后用冷乙醚洗涤3次,30 °C真空干燥过夜。
2) 第二步:合成PEO-b-PS共聚物
向安瓿瓶中加入5.00 g PEO-Br、0.15 g溴化亚铜(CuBr)、0.50 g 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及35 mL苯乙烯,进行3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以除氧;密封安瓿瓶,置于115 °C油浴中搅拌反应2小时,随后用液氮冷却终止反应;将凝胶状产物溶于100 mL THF,通过Al₂O₃柱去除Cu复合物,加入200 mL石油醚析出沉淀,40 °C真空干燥,得到PEO-b-PS。
 
2. 介孔MOF单晶的制备(以MesoZIF-90为例)
1) 胶束溶液制备:取10 mg PEO-b-PS溶于0.5 mL THF,搅拌至澄清后,缓慢加入2 mL水/甲醇混合溶剂(不同比例调控介孔结构:球形23 nm用4:1,圆柱形27 nm用5:1,囊泡形43 nm用6:1),搅拌30分钟,形成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浅蓝色胶束胶体溶液。
2) 配体加入:向胶束溶液中加入30.74 mg咪唑-2-甲醛,继续搅拌3小时,确保配体与PEO链通过氢键相互作用(FTIR验证N-H峰红移,见图S15)。
3) MOF组装:加入2 mL硝酸锌(Zn(NO₃)₂·6H₂O,23.8 mg)水溶液,室温搅拌12小时。
4) 后处理:离心收集产物,用甲醇和THF交替洗涤3次,室温真空干燥,得到MesoZIF-90单晶。
5) 对照样品制备:
无介孔ZIF-90:除不加水(水/甲醇=0:1)外,其余步骤相同;其他介孔ZIF:MesoZIF-8(2-甲基咪唑19.70 mg,水/甲醇=3:1)、MesoZIF-67(2-甲基咪唑26.27 mg,硝酸钴23.28 mg,水/甲醇=3:1),合成步骤参照MesoZIF-90。
 
3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
1) MesoZIF-90@Co前驱体:在MesoZIF-90合成的“MOF组装”步骤中,将硝酸锌水溶液替换为含23.8 mg Zn(NO₃)₂·6H₂O和10 mg乙酰丙酮钴(溶于1 mL THF)的混合溶液,其余步骤不变,得到MesoZIF-90@Co。
2) MesoCoN₃O制备:将MesoZIF-90@Co置于石英管中,在氮气氛围下,以2 °C min⁻¹的升温速率升至950 °C,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MesoCoN₃O。
3) 对照催化剂制备:
   - CoN₄:以无介孔ZIF-8为载体,负载乙酰丙酮钴后同条件热解,得到对称CoN₄位点催化剂(见图S16)。
   - 商业Pt/C:直接使用20 wt% Pt/C(Sigma Aldrich)作为基准。
  
结构表征
1 晶体结构与形貌表征
1) PXRD:MesoZIF-90衍射峰与ZIF-90标准图谱(CCDC No.1566957)吻合,呈面心立方拓扑;热解后MesoCoN₃O无金属晶相峰,表明Co原子分散均匀(见图S17a)。
2) SEM/TEM:MesoZIF-90呈菱形十二面体(约500 nm),表面介孔分布均匀(球形/圆柱形/囊泡形);MesoCoN₃O保留介孔结构,无金属纳米颗粒(见图3b、c)。
3) Cryo-EM:反应初始阶段(0 min)为无定形MOF低聚体包裹胶束,1分钟后快速形成单晶结构,证实“动力学调控结晶”机制。
4) HAADF-STEM:MesoCoN₃O中存在离散亮斑,尺寸约0.2 nm,证实Co原子级分散。
5) 
XANES:MesoCoN₃O的Co K边吸收边能量低于CoN₄,表明Co中心电子密度更高;7715 eV处CoN₄的特征峰(D4h对称)在MesoCoN₃O中减弱,证实不对称配位(见图3f)。
EXAFS:MesoCoN₃O的FT-EXAFS仅在1.4 Å处有Co-N/O峰,无Co-Co峰;拟合结果显示Co-N配位数3.0(键长1.90 Å),Co-O配位数1.0(键长2.08 Å),证实N₃O不对称位点(见图3g、h及表S2)。

2. 孔结构与表面性质表征
1) MesoZIF-90的等温线呈I型+IV型,BET比表面积1105.9 m² g⁻¹;MesoCoN₃O的BET比表面积643.2 m² g⁻¹,孔容1.7 cm³ g⁻¹,介孔集中在27 nm。
2) XPS与ICP-OES:XPS证实MesoCoN₃O中存在Co-N和Co-O键;ICP-OES测得Co负载量4.3 wt%,高于CoN₄(2.6 wt%,),且循环后Co流失仅0.03%。
  
应用性能测试
1. 锌空气电池组装

1) 阴极制备:取5 mg催化剂(MesoCoN₃O或Pt/C),溶于950 μL乙醇和50 μL Nafion(5 wt%)的混合溶液,超声30分钟形成均匀墨水。
2) 涂覆与干燥:将催化剂墨水均匀涂覆在导电碳纸上,催化剂负载量1 mg cm⁻²,室温自然干燥。
3) 电池组装:以0.5 mm厚抛光锌片为阳极,上述碳纸为阴极,6 M KOH + 0.2 M乙酸锌水溶液为电解质,组装成纽扣式锌空气电池。

2. ORR催化性能(三电极体系,0.1 M KOH)
1) LSV曲线:MesoCoN₃O的半波电位0.91 V,优于CoN₄(0.83 V)和Pt/C(0.875 V),且在0.85 V时动力学电流密度25.2 mA cm⁻²,是Pt/C(4.25 mA cm⁻²)的6倍。
2) 反应路径:旋转环盘电极(RRDE)测试显示,MesoCoN₃O的电子转移数3.93,H₂O₂产率<6.5%,为高效4e⁻还原路径。
3) 动力学参数:MesoCoN₃O的Tafel斜率70.2 mV dec⁻¹,低于CoN₄(89.5 mV dec⁻¹)和Pt/C(82.1 mV dec⁻¹);0.85 V时TOF值44.6 s⁻¹,是CoN₄(21.5 s⁻¹)的2倍、Pt/C(18.3 s⁻¹)的2.4倍(见图4b及S19)。
 
3. 稳定性与抗干扰性
1) 循环稳定性:5000次CV循环后,MesoCoN₃O的半波电位无衰减;40000 s计时电流测试保持99.0%初始电流,而Pt/C仅保持69.6%(见图4e及S20)。
2) 甲醇耐受性:加入3 M甲醇后,MesoCoN₃O电流无明显下降,而Pt/C因甲醇氧化电流骤降,表明抗干扰性优异(见图4f)。
 
4. 锌空气电池性能
1) 极化与功率密度:MesoCoN₃O基电池开路电压1.4 V,最大功率密度185 mW cm⁻²,显著高于Pt/C基电池(123 mW cm⁻²)。
2) 放电稳定性:在10 mA cm⁻²下循环270小时,电位无明显衰减;5、10、25、50 mA cm⁻²下放电电压平台分别为1.327、1.288、1.202、1.079 V,电压恢复性好(见图4h、i)。
 
机理分析
1. 介孔MOF形成机理(动力学调控)
1) 无水量时:配体去质子化慢,反应动力学弱,MOF通过“单体加成”自生长,排斥胶束,形成无介孔ZIF(模型1)。
2) 适量水量(80-88 vol%):水加速配体去质子化,MOF快速形成低聚体,通过氢键与胶束协同组装,经定向附着和重结晶形成介孔单晶(模型2-4)。
3) 过量水量/加氨水:去质子化过快,MOF低聚体间相互作用弱,独立团聚形成无定形纳米颗粒(模型5,见图2e)。
 
2. ORR催化机理(DFT计算与实验结合)
1) 电子结构优化:N₃O不对称配位使Co中心电子局域化增强(ELF分析),d带中心上移,增强与O*中间体的相互作用,稳定反应中间体。
2) 反应能垒降低:MesoCoN₃O的ORR速率限制步(RDS)为O*→OH*,能垒0.44 eV,低于CoN₄的0.63 eV(OH*→H₂O,)。
3) 传质效率提升:27 nm介孔结构增大比表面积,降低离子传输阻力,双电层电容(Cdl=28.8 mF cm⁻²)是CoN₄(11.3 mF cm⁻²)的2.5倍,活性位点可及性显著提升。
 


总结:
1. 方法创新:开发动力学介导胶束组装策略,实现多种介孔MOF单晶的通用、精准合成,解决传统方法通用性差、结构调控难的问题。
2. 性能突破:MesoCoN₃O在ORR中半波电位0.91 V,锌空气电池功率密度185 mW cm⁻²,循环270小时无衰减,综合性能优于商业Pt/C及多数已报道单原子催化剂。
3. 应用价值:为“介孔材料定制”与“不对称单原子催化”提供新范式,可拓展至燃料电池、电解水等领域,推动新能源器件催化剂的发展。
 
Tailored Design of Mesoporou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Single Crystals by Kinetics-Mediated Micelle Assembly for Efficient Asymmetrical Single-Atom Catalysis 
文章作者:Xin Wang, Siyuan Zhang, Musen Li, Ying Wan, Zhihao Sun, Ruchen Li, Zijia Zhu, Hao Wu, Zaiwang Zhao, Shunbo Hu, Fanxing Bu*, Dongliang Chao*, Wei Luo* 
DOI:10.1002/adma.202500370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0370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