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粉煤灰衍生氢氧化铝基固体胺吸附剂:低成本实现超负碳排的气候解决方案
粉煤灰衍生氢氧化铝基固体胺吸附剂:低成本实现超负碳排的气候解决方案
摘要:
南方科技大学沈雪华、张作泰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Environ. Sci. Technol. 2025)中以工业固废粉煤灰为原料,通过石灰石-纯碱烧结法高效提取铝,成功合成多孔氢氧化铝(AlOOH)载体,并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备出低成本固体胺吸附剂(PEI@AlOOH)。该吸附剂在模拟烟气中CO₂吸附容量达178 mg·g⁻¹,经30次吸附-再生循环后容量仅下降4.11%,且具备优异的抗尿素生成能力。生命周期评估显示,其捕获1吨CO₂仅排放190.4 kg CO₂,捕获成本低至252美元/吨,为工业固废资源化与碳中和提供了经济可行的一体化方案。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
1) 化石燃料燃烧导致CO₂排放量激增,传统胺洗法存在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等缺陷,固体胺吸附剂成为替代技术,但现有材料制备流程复杂、成本高,且易伴随额外碳排。
2) 粉煤灰作为燃煤电厂副产物,年排放量巨大,其资源化利用率低,既造成环境负担,又浪费其中丰富的铝资源。
3) 固体胺吸附剂在循环使用中易因尿素生成导致失活,且现有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与经济性缺乏系统验证。
2. 研究现状
1) 现有固体胺吸附剂的载体(如MCM-41、SBA-15)制备成本高,依赖昂贵模板剂或聚合物基质,限制大规模应用。
2) 虽有研究从粉煤灰中提取硅/铝制备吸附载体,但流程复杂、能耗高,且对材料的抗失活性能与生命周期环保性关注不足。
3) 氢氧化铝(AlOOH)作为氧化铝前驱体,具备多孔结构,但尚未被系统开发为固体胺吸附剂载体,其抗尿素生成潜力有待挖掘。
3. 本文创新
1) 提出粉煤灰资源化与CO₂捕获一体化策略,通过石灰石-纯碱烧结法实现铝提取效率达98%,低成本制备高孔隙率AlOOH载体。
2) 首次证实AlOOH中的层间水与羟基可协同抑制尿素生成,显著提升吸附剂循环稳定性,解决传统材料易失活难题。
3) 完成吸附剂全生命周期评估,验证其超负碳排特性与经济可行性,捕获成本远低于现有同类材料。
 
实验和分析:
1. 材料合成
1) 铝提取:粉煤灰与碳酸钠、氧化钙按特定比例混合,在1100℃烧结2小时,经1%碳酸钠溶液(70℃,10分钟)浸出,铝提取效率达98%。
2) AlOOH制备:以碳酸为中和剂,60℃老化4小时后经乙醇洗涤,获得孔容达1.68 cm³·g⁻¹的多孔AlOOH载体。
3) 吸附剂合成:采用浸渍法,将PEI(分子量1200)负载于AlOOH表面,制备PEI@AlOOH吸附剂,PEI负载量优化后保障吸附活性与扩散效率。
 
2. 结构表征
1) PXRD:AlOOH呈现拟薄水铝石晶相,经老化与乙醇洗涤后晶体结构稳定,无杂质峰。
2) N₂吸附:AlOOH-60℃-EtOH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539.0 m²·g⁻¹,平均孔径9.8 nm,高孔隙率为PEI负载与CO₂扩散提供保障。
3) FTIR与XPS:证实PEI与AlOOH表面羟基存在相互作用,Al 2p谱图显示Al-OH键占比达73.5%,为抗尿素生成提供结构基础。
4) TGA:AlOOH在30-500℃存在表面水(13.6%)、层间水(5.38%)和羟基(11.95%)的分步脱附,验证了活性组分的存在。
 
3. 应用性能测试
1) CO₂吸附容量:在模拟烟气(15% CO₂)、90℃条件下,吸附容量达178 mg·g⁻¹,纯CO₂氛围中最高达209 mg·g⁻¹,优于多数已报道固体胺吸附剂。
2) 循环稳定性:经30次吸附-再生循环(吸附90℃,再生150℃),容量仅下降4.11%;在含O₂、SO₂、水蒸气的复杂烟气中,循环稳定性仍优异。
3) 抗失活性:对比实验表明,AlOOH中的层间水与羟基可抑制尿素生成,其循环稳定性显著优于Al₂O₃负载的PEI吸附剂。
 
4. 机理分析
1) 吸附机制:PEI中的胺基与CO₂发生化学吸附,AlOOH的高孔隙率与适宜孔径促进CO₂扩散,提升吸附动力学。
2) 抗失活机理:AlOOH保留的层间水可阻碍氨基甲酸酯脱水反应,羟基通过空间位阻抑制尿素生成,协同提升循环稳定性。
3) 生命周期优势:粉煤灰原料低成本、铝提取流程低能耗,吸附剂循环寿命长达456次,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与捕获成本。
 


总结:
1. 成功将工业固废粉煤灰转化为高性能PEI@AlOOH吸附剂,实现CO₂吸附容量178 mg·g⁻¹,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5.89%,具备优异的抗失活性能。
2. 提出的石灰石-纯碱烧结法实现粉煤灰中铝高效提取,AlOOH载体的层间水与羟基协同抗尿素生成机制,为固体胺吸附剂设计提供新思路。
3. 该技术兼具环境与经济价值,捕获1吨CO₂仅排放190.4 kg CO₂,成本252美元/吨,推动粉煤灰资源化与碳中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Transforming Coal Fly Ash into Climate Solutions: AlOOH-supported Solid Amine Adsorbents for Cost-effective and Ultra-negative CO₂ Emissions
文章作者:Xuehua Shen, Ruirui Zhang, Xinyu Ai, Junyang Lu, Feng Xie, Yongjia Liang, Feng Yan, Zuotai Zhang
DOI:10.1021/acs.est.5c10968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5c1096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