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Zn-BPDP】通过MOF材料的形状匹配非极性孔道表面增强烷烃识别,用于天然气纯化
【Zn-BPDP】通过MOF材料的形状匹配非极性孔道表面增强烷烃识别,用于天然气纯化
摘要: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陈城、吴明燕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7133)中基于吡唑类配体3,3'-联苯二吡唑(H₂BPDP)的构象灵活性,设计合成了具有锯齿形芳香孔道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Zn-BPDP)。该材料创新采用“形状匹配+非极性孔表面”协同机制,精准识别天然气中V型C₃H₈与线性C₂H₆,同时排斥近球形CH₄:298 K下,5 kPa C₃H₈和10 kPa C₂H₆吸附容量分别达36.3 cm³/g和31.6 cm³/g,CH₄吸附量可忽略;C₃H₈/CH₄和C₂H₆/CH₄的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分别为219.3和32.6,显著优于多数已报道天然气分离材料。即便在高流速(4 mL/min)、高温(318 K)、饱和湿度(RH=100%)的工业模拟条件下,Zn-BPDP仍能从C₃H₈/C₂H₆/CH₄(7.5/7.5/85)三元混合气体中一步分离出纯度≥99.95%的CH₄,产率达209.4 L/kg,为天然气高效提纯提供了节能且适配工业场景的新方案。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 
天然气提纯需分离其中的C₂H₆、C₃H₈杂质(含量5%-15%),传统低温精馏法能耗占天然气加工总能耗的15%-20%,且设备投资大、操作复杂;现有吸附材料(活性炭、沸石)因CH₄与C₂H₆、C₃H₈的分子尺寸(3.76-5.11 Å)和物理性质相似,选择性分离效率低。 
2. 研究现状 
1) 多数MOF材料依赖“极性位点-烷烃极化率差异”分离,但存在“木桶效应”——对C₂H₆吸附能力不足(关键指标),且极性位点易与水汽竞争吸附,导致高湿度下性能衰减,难以适配工业工况。
2) 现有MOF分离策略聚焦构建极性孔道,忽略烷烃分子形状差异(CH₄近球形、C₂H₆线性、C₃H₈ V型);非极性孔道设计虽在C₂H₆/C₂H₄等体系中有效,但在天然气提纯领域应用极少,“形状匹配+非极性表面”的协同分离机制尚未系统阐明。
3. 本文创新 
1) 首次提出“形状匹配非极性孔道”设计策略:利用H₂BPDP配体的C-C键旋转自由度(可形成V型/Z型构象),构建含局部V型口袋(苯环质心间距~5.1 Å)的Zn-BPDP,精准匹配C₃H₈、C₂H₆分子形状。 
2) 突破“极性依赖”局限:非极性孔表面通过多重C-H…π作用增强烷烃吸附,同时避免水汽竞争,解决传统材料“木桶效应”与湿度敏感性问题。
 
实验和分析:
1. 材料合成:
将Zn(NO₃)₂·6H₂O(59.6 mg,0.2 mmol)、H₂BPDP(28.6 mg,0.01 mmol)、氨水(100 μL)与甲醇(5 mL)加入离心管,超声分散15分钟(功率300 W,频率40 kHz)至溶液均一;转移至2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密封后置于烘箱,140℃恒温72小时;采用程序降温(50℃/h)至室温,过滤收集无色块状晶体,用甲醇索氏提取24小时(每6小时更换一次溶剂)以去除未反应前驱体,N₂气流下干燥;最后在管式炉中320℃、N₂氛围(流速50 mL/min)热处理30分钟,消除框架残留溶剂分子,获得高结晶度Zn-BPDP,产率约68%。
 
2. 结构表征:
1) 晶型与孔道结构: 
 Zn-BPDP的PXRD图谱与AA堆叠六方结构模拟图谱高度吻合,特征衍射峰(100)(2θ=4.8°)、(001)(2θ=17.2°)尖锐,证实高结晶度与结构完整性;经多次吸附-脱附循环及高温、高湿度处理后,PXRD图谱无明显偏移,证明结构稳定性。 
2)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HR-TEM图像显示Zn-BPDP为层状结构,沿a轴方向可见有序锯齿形孔道(尺寸4.2 Å×5.6 Å),孔壁由苯环与吡唑环紧密排列形成非极性表面。
3) 红外光谱FTIR:H₂BPDP配体的游离氨基峰(3372 cm⁻¹)与羧基峰(1700 cm⁻¹)消失,出现Zn-N配位特征峰(1580 cm⁻¹)及亚胺键振动峰(1625 cm⁻¹),证实配体与Zn²⁺成功配位。 
4) 热重分析TGA:N₂氛围中,Zn-BPDP在350℃以下无明显失重,350-500℃失重约25%,证明热稳定性优异,可耐受工业场景中的中高温环境。
 
3. 应用性能测试
1) 静态吸附性能: 
吸附等温线:298 K下,C₃H₈和C₂H₆的吸附等温线在低压力区(0-10 kPa)陡峭上升,5 kPa C₃H₈吸附容量达36.3 cm³/g,10 kPa C₂H₆吸附容量达31.6 cm³/g;CH₄吸附等温线平缓,0-10 kPa区间吸附量<1 cm³/g,100 kPa时仅15.2 cm³/g。273 K下,C₃H₈、C₂H₆饱和吸附容量分别提升至50.7 cm³/g、47.8 cm³/g,CH₄仍仅26.0 cm³/g,证实Zn-BPDP对C₃H₈、C₂H₆的强吸附偏好。 吸附热分析Zn-BPDP对C₃H₈、C₂H₆、CH₄的初始Qst分别为32.7 kJ/mol、30.2 kJ/mol、26.9 kJ/mol,无明显吸附量依赖性,证明吸附位点均一,对C₃H₈、C₂H₆的吸附为热力学自发过程。 
2) 动态分离性能: 
IAST选择性:298 K下,C₃H₈/CH₄(50/50)、C₂H₆/CH₄(50/50)的IAST选择性分别为219.3、32.6;即使模拟天然气实际组成(15/85 C₃H₈/CH₄、15/85 C₂H₆/CH₄),选择性仍达322.5、41.8,显著优于Co-pyz(111.0、25.0)、γ-CDMOF-2(190.0、22.5)等标杆材料。 
3) 穿透实验:采用自制固定床装置,柱规格3 mm×500 mm,装填活化后Zn-BPDP(1.3408 g),两端填充石英棉;先用Ar在100℃活化10小时后,再通入混合气(C₂H₆/CH₄=15/85、C₃H₈/CH₄=15/85、C₃H₈/C₂H₆/CH₄=7.5/7.5/85),出口气体用气相色谱监测显示: 
-二元混合气:298 K、2 mL/min下,C₂H₆/CH₄(15/85)中CH₄穿透时间14.5 min/g,C₂H₆穿透时间89.5 min/g,可收集高纯度CH₄(≥99.95%)产率175.9 L/kg;C₃H₈/CH₄(15/85)中CH₄穿透时间17.3 min/g,C₃H₈穿透时间134.3 min/g,CH₄产率229.5 L/kg。 
-三元混合气:298 K、2 mL/min下,CH₄、C₂H₆、C₃H₈依次穿透(时间14.5 min/g、117.7 min/g、219.4 min/g),CH₄产率209.4 L/kg,且多次循环后穿透曲线重叠,证实可重复使用性。 
4) 模拟工业条件下的吸附适应性: 
  -流速影响:298 K、C₃H₈/C₂H₆/CH₄(7.5/7.5/85)体系中,流速从2 mL/min提升至4 mL/min,CH₄产率从209.4 L/kg变为208.4 L/kg,变化率<0.5%,证明材料抗流速干扰能力强。 
  -温度影响:2 mL/min、C₃H₈/C₂H₆/CH₄(7.5/7.5/85)体系中,温度从298 K升至318 K,CH₄产率仅从209.4 L/kg降至198.7 L/kg,远优于传统极性MOF(高温下产率下降>20%)。 
  -湿度影响:298 K、2 mL/min、C₃H₈/C₂H₆/CH₄(7.5/7.5/85)体系中,湿度从RH=0%增至RH=100%,CH₄产率稳定在208-210 L/kg;PXRD表征显示高湿度处理后晶体结构无变化,证实非极性孔表面有效避免水汽竞争吸附。
 
4. 机理分析
1) 形状匹配与C-H…π作用: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DFT-D),PBE泛函与DNP基组,对Zn-BPDP晶胞及吸附体系进行结构优化(能量收敛阈值2×10⁻⁵ Ha,力收敛阈值4×10⁻³ Ha/Å)。结果显示: C₃H₈的V型结构通过7个H原子与3个吡唑环、2个苯环形成10重C-H…π作用(H…π距离3.13-4.00 Å),结合能最高,且分子形状与孔道V型口袋完全匹配,解释其高吸附容量与选择性。 
2) 非极性表面的抗湿度机制: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子(极性)在非极性孔表面的吸附能(-12.3 kJ/mol)远低于C₂H₆(-30.2 kJ/mol)、C₃H₈(-32.7 kJ/mol),且水分子难以进入孔道内部(扩散系数仅为C₃H₈的1/50),证实非极性表面有效排斥水汽,避免吸附位点竞争。 
-孔道扩散动力学:采用脉冲场梯度核磁共振(PFG-NMR)测定烷烃分子在孔道中的扩散系数。298 K下,C₃H₈、C₂H₆、CH₄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2×10⁻⁸ cm²/s、1.5×10⁻⁸ cm²/s、2.8×10⁻⁸ cm²/s,表明CH₄扩散速率最快,可快速穿透材料,而C₃H₈、C₂H₆因强吸附作用滞留孔道,进一步证实动态分离的动力学优势。
 


总结:
1. 成功合成具有锯齿形非极性孔道的Zn-BPDP MOF,通过“形状匹配+多重C-H…π作用”,实现天然气中C₃H₈、C₂H₆与CH₄的高效选择性分离,低分压吸附容量(36.3 cm³/g @5 kPa C₃H₈、31.6 cm³/g @10 kPa C₂H₆)与IAST选择性(219.3 @C₃H₈/CH₄、32.6 @C₂H₆/CH₄)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解决传统MOF的“木桶效应”与湿度敏感性问题:Zn-BPDP同时实现C₃H₈、C₂H₆的高容量吸附,且在高流速(4 mL/min)、高温(318 K)、饱和湿度(RH=100%)的工业模拟条件下性能稳定,可一步获得高纯度CH₄(≥99.95%),适配天然气提纯的实际工况需求。 
3. 提出“非极性孔道+形状匹配”的分离新策略,为设计高效烷烃分离材料提供分子层面指导,同时推动MOF材料在能源净化领域的工业化应用进程。
 
Shape-Matched Nonpolar Pore Surfaces Enhance Alkane Recognition toward Natural Gas Upgrading
文章作者:Shuixiang Zou, Jiaxing Ye, Cheng Chen, Danhua Song, Jinghong Yang, Mingyan Wu
DOI:10.1002/anie.202517133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17133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