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PCN-222】金属有机框架中电荷分离实现胺类高效选择性光催化氧化偶联
【PCN-222】金属有机框架中电荷分离实现胺类高效选择性光催化氧化偶联
摘要:
本文选用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PCN-222,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胺的选择性有氧氧化偶联反应。PCN-222受可见光激发呈现类半导体行为,引发电荷分离,Zr-氧簇中形成氧中心活性位点,卟啉π-阳离子自由基信号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分别活化氧气与胺,生成相应氧化还原产物,且卟啉基元通过能量转移产生单线态氧促进反应。最终PCN-222在常温常压下表现出远超有机对应物的光催化活性、选择性与可循环性。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基于分子氧或空气的高效选择性氧化反应是绿色化学重点,但胺选择性氧化偶联需高温高压;光诱导有氧氧化虽温和,却存在效率低、催化剂难分离或易失活,且多相催化体系中氧化产物未被证实、机理存争议,半导体光催化剂还易产醛类副产物。
2.本文创新:首次在多相光催化体系中直接检测到电子和空穴参与的反应中间体;利用PCN-222的连接体-簇电荷转移(LCCT)和能量转移(ET)协同作用,提升催化性能,解决传统催化剂缺陷。
实验部分:
1.配体与PCN-222合成
-TPPCOOMe合成:将3.0g吡咯与7g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加入100mL丙酸,140℃回流12h,冷藏后过滤,用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洗涤,真空干燥。
-H₂TCPP合成:1.95g TPPCOOMe溶于60mL四氢呋喃与60mL甲醇混合液,加6.82g KOH的60mL水溶液,85℃回流12h,稀释后用1M HCl酸化,过滤洗涤干燥。
-PCN-222合成:108.6mg ZrOCl₂·8H₂O、30mg H₂TCPP与0.45mL三氟乙酸超声溶于10mL DMF,120℃加热16h以上,过滤后用DMF、丙酮洗涤,丙酮浸泡48h后真空干燥。
2.光催化胺氧化偶联活性评价:5mg PCN-222或3.6mg TPPCOOMe分散于3mL溶剂,加0.1mmol胺,100mW/cm²氙灯(λ>420nm)照射,气相色谱定量,气相色谱-质谱确认产物。PCN-222在乙腈中1h内使苄胺完全转化,选择性100%。
3.PCN-222循环性实验:反应后离心(12000rpm,2min),用乙腈洗2次,加新苄胺重复反应,五次循环后活性仍良好,PXRD显示结构完整。
分析测试:
1.N₂吸附-脱附测试:PCN-222在77K下BET比表面积1659m²/g,孔径>3nm,表明其多孔结构利于物质传输。
2.UV-Vis与PL光谱:PCN-222在300-800nm有强吸收,含卟啉的Soret带(420nm)和Q带;420nm激发时PL强度低,说明电荷转移高效。
3.ESR测试:光照下PCN-222出现giso=2.0021的ESR信号(Zr-氧簇氧中心活性位点),DMPO捕获到O₂⁻⁻信号,4-氧代-TMP检测到¹O₂(g=2.0055),还检测到苄胺自由基。
4.电化学测试:PCN-222的LUMO为-0.39V(vs NHE),HOMO为+1.43V,HOMO-n为+2.20V;420nm光激发时光电流占比高,证实电荷转移路径。
5.结果揭示:PCN-222具类半导体特性,可高效电荷分离,通过LCCT产O₂⁻⁻,ET产¹O₂,协同促进反应,且稳定性好。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PCN-222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催化胺氧化偶联,活性、选择性、循环性优异,检测到关键中间体。
2.创新突破:首次提供MOF中LCCT直接证据,明确电荷与能量转移协同催化机理。
3.潜在意义:为MOF中电荷分离研究提供思路,推动MOF在光催化有机转化领域应用。
Direct evidence of charge separation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mines via charge and energy transfer
文章作者:Caiyun Xu, Hang Liu, Dandan Li, Ji-Hu Su, Hai-Long Jiang
DOI:10.1039/c7sc05296k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sc/c7sc05296k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