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且含多种功能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苛刻环境应用中意义重大。本文提出简易一锅合成策略,将不同几何结构与连接方式的混合配体引入稳定锆基金属有机框架(Zr-MOFs),成功将四齿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配体整合到UiO-66中,同时保留UiO-66的晶体结构、形貌及超高化学稳定性,且TCPP掺入量可控。通过BDC衍生物与TCPP的多种组合,得到49种多功能MOFs,其中FeTCPPCl修饰的MOFs对ABTS氧化具有催化活性,该策略为稳定Zr-MOFs引入多功能提供便捷途径,具广泛应用潜力。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MOFs整合多功能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混合配体策略因合成简便、保留结构完整性被广泛研究,但通常需相同几何结构和连接方式的配体,限制配体与功能多样性;且多数含不同对称性和连接方式混合配体的MOFs基于M²⁺金属,化学稳定性差,应用受限。
2.本文创新:通过一锅热力学控制合成,将多种功能整合到Zr-MOF中,即使混合不同尺寸、对称性和连接方式的配体也不形成分离域;所得多功能Zr-MOFs保留母体MOF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稳定性,突破传统混合配体策略限制,拓展稳定MOFs修饰的功能多样性。
实验部分:
1.MOF合成(以NiTCPP⊂UiO-66为例):将ZrCl₄(30mg,0.129mmol)、BDC(20mg,0.120mmol)、NiTCPP(10mg,0.012mmol)和苯甲酸(600mg,4.918mmol)在2mL DMF中超声溶解于Pyrex瓶,130℃烘箱加热12h,冷却后离心收集红色沉淀,DMF洗涤3次,丙酮溶剂交换3次,80℃烘干得红色粉末。其他MOFs合成类似,仅改变配体种类与反应温度等参数。
2.可控掺入NiTCPP实验:使用不同量NiTCPP(3mg、6mg等),保持ZrCl₄、BDC、苯甲酸用量及反应条件,合成后通过EDS和¹H NMR分析NiTCPP掺入量,发现随NiTCPP用量增加,掺入量可调控,增至20mg时出现杂质相。
3.催化活性测试:制备50mM ABTS、10mM H₂O₂、1g/L MOF溶液,取200μL ABTS、80μL MOF溶液、250μL H₂O₂和2.47mL去离子水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测UV-Vis吸收,FeTCPPCl⊂UiO-66等使溶液呈绿色,418nm处有最大吸收,且吸光度随时间增加。
分析测试:
1.粉末X射线衍射(PXRD):NiTCPP⊂UiO-66等MOFs的PXRD图谱与纯UiO-66一致,经酸碱处理后仍无明显变化,表明晶体结构完整且稳定。
2.N₂吸附-脱附:UiO-66和NiTCPP⊂UiO-66在77K、1atm下有吸附-脱附等温线,NiTCPP⊂UiO-66经酸碱处理后孔隙率仍保留,UiO-66和NiTCPP⊂UiO-66的DFT孔径分布分别对应特定孔尺寸。
3.热重分析(TGA):NiTCPP⊂UiO-66分解温度约400℃,NiTCPP⊂UiO-66-NH₂约350℃,表明热稳定性优异。
4.EDS与¹H NMR:EDS测得NiTCPP⊂UiO-66中Ni与Zr原子比平均为0.046:1;¹H NMR显示NiTCPP与BDC摩尔比为0.075:1,证实NiTCPP成功掺入且可定量。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成功通过一锅法将TCPP及其衍生物掺入UiO-66等Zr-MOFs,获49种多功能MOFs,保留母体稳定性与结构,部分具催化活性。
2.创新突破:突破传统混合配体策略对配体的限制,实现不同配体的一锅整合,且功能配体掺入量可控。
3.潜在意义:为稳定MOFs功能化提供新途径,推动MOFs在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An In Situ One-Pot Synthetic Approach towards Multivariate Zirconium MOFs
文章作者:Yujia Sun, Lixian Sun, Dawei Feng*, and Hong-Cai Zhou*
DOI:10.1002/anie.201602274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60227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