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SIFSIX-1-Cu】新型甲烷吸附剂——多孔配位聚合物[CuSiF₆(4,4'-联吡啶)₂]ₙ的研究
【SIFSIX-1-Cu】新型甲烷吸附剂——多孔配位聚合物[CuSiF₆(4,4'-联吡啶)₂]ₙ的研究
摘要: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3D多孔配位聚合物[{CuSiF₆(4,4'-bpy)₂}·8H₂O]ₙ(4,4'-bpy=4,4'-联吡啶),其具有规则微孔结构,甲烷吸附能力显著高于5A沸石,为基于配位聚合物的无机-有机杂化吸附剂研究开辟新方向。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微孔化合物因尺寸选择性分离等应用受关注,但现有配位聚合物存在孔径实用价值低、骨架稳定性不足、合成中通道易被阴离子占据或形成互穿网络等问题;多孔无机材料如沸石等研究较深入,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待突破。
2.本文创新:选用Cu²⁺和SiF₆²⁻为构建单元,利用Cu²⁺的姜-泰勒畸变及SiF₆²⁻易配位且能连接铜原子的特性,构建出稳定无互穿网络的3D多孔框架,避免通道被未配位阴离子占据。
实验部分:
1.晶体合成:将Cu(BF₄)₂·6H₂O(1.00 mmol)、(NH₄)₂SiF₆(1.00 mmol)的水/乙二醇(1:3)溶液与4,4'-bpy(2.00 mmol)的乙二醇溶液在直管玻璃管中室温扩散,一周后得到紫色块状晶体,空气中失去4个结晶水,产率88%;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40.81%(40.71%)、H 3.50%(4.10%)、N 9.27%(9.50%);IR(KBr压片):ν=3412等cm⁻¹。
2.甲烷吸附实验:用含Cahn R-100电子天平的SUS钢压力室装置,298K下移除样品通道溶剂分子后,充入甲烷,测0-36 atm吸附等温线,同时测5A沸石吸附作对比。
3.Zn²⁺类似物合成:在DMF/二噁烷(5:2)中制备[{Zn(4,4'-bpy)₂(SiF₆)}]ₙ,对比研究溶剂影响。
分析测试:
1.X射线分析:单晶X射线显示,空间群P4/mm,a=11.108(1)Å,c=8.1107(9)Å,V=1000.8(1)ų,Z=1,ρ计算=1.098g/cm³;3D网络基于[{Cu(4,4'-bpy)₂}ₙ]方格和SiF₆²⁻支柱,沿c轴有8×8Ų通道,a、b轴有6×2Ų通道,含8个结晶水/ Cu²⁺;XRPD显示373K、0.1mmHg下,脱除结晶水后骨架仍稳定。
2.氩气吸附分析:87.3K下,BET法算得比表面积1337m²/g,HK图显示7.8Å单峰,微孔体积0.56mL/g,氩气无法通过6×2Ų通道。
3.热重分析(TG):373K前失去结晶水,423K框架分解。
4.甲烷吸附分析:298K、36atm下,该聚合物甲烷吸附量6.5mmol/g,5A沸石为3.7mmol/g;吸附密度0.21g/mL,接近300K、280atm压缩甲烷密度;Langmuir plot得W₁=10.0mmol/g,符合扩展DR方程,βE₀=8kJ/mol,P₀q=284atm。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成功合成高稳定性3D多孔配位聚合物,甲烷吸附能力优于5A沸石,有规则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
2.创新突破:提出合理合成策略,解决配位聚合物孔径、稳定性等问题,实现高效甲烷吸附。
3.潜在意义:为无机-有机杂化吸附剂研究提供新方向,助力天然气存储运输领域发展。
A New, Methane Adsorbent,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CuSiF₆(4,4-bipyridine)₂}]ₙ
文章作者:Shin-ichiro Noro, Susumu Kitagawa, Mitsuru Kondo, Kenji Seki
DOI:10.1002/1521-3773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1521-3773(20000616)39:12<2081::AID-ANIE2081>3.0.CO;2-A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