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HTA-TAPA COF】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高面内热导率直接测量研究
【HTA-TAPA COF】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高面内热导率直接测量研究
摘要:
Cornell University的Zhiting Tian和Rice University的Jun Lou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Nat Commun 16, 6476 2025)中报道了一项关于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热导率的重要研究。该研究通过激光泵浦-探针技术,对不同孔径的2D COFs的面内和跨平面热导率进行了直接测量。瞬态热光栅光谱(TTG)结果显示,孔径为1.4 nm的COF-S样品具有1.18±0.21 W/(m·K)的高面内热导率,凸显了显著的孔径效应。同时,通过频域热反射(FDTR)测量的跨平面热导率表明,大孔径样品的热各向异性较弱。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为材料结构提供了深入见解,并阐明了其热传导机制。这些直接的面内热导率测量结果加深了对COFs热输运行为的理解,为其作为先进热管理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作为低密度多孔材料,在轻量化热管理领域极具潜力,但目前对其热导率的全面测量仍十分匮乏。此前缺乏对大面积、完全悬浮的COF薄膜面内热导率的直接测量数据,制约了对其热输运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2.研究现状
分子动力学(MD)模拟已用于预测2D COFs的热导率,但实验测量工作极为有限。
现有研究多采用间接方法(如通过跨平面热导率结合模拟的各向异性比推算面内热导率),或测量对象为颗粒样品(无法区分面内与跨平面热导率),存在较大局限性。
3.本文创新
首次实现了对大面积、完全悬浮的2D COF薄膜的直接面内热导率测量,采用TTG技术获得了可靠数据。
系统研究了不同孔径(1.4 nm、1.9 nm、3.1 nm)2D COFs的面内(kₗₗ)和跨平面(k⊥)热导率,揭示了孔径与热导率的关系(kₗₗ随孔径增大呈d⁻²规律递减)。
结合GIWAXS结构表征,建立了2D COFs的结构-热输运性能关系,为理解实际样品中的热传导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和分析:
1.材料合成与转移
1)材料合成:采用固-液界面扩散法合成取向2D COFs薄膜。将单体(如HTA与PDA/TAPA、TAPB与DHA)溶解于二氯甲烷(DCM),加入3M醋酸催化亚胺缩合反应,在基板(SiO₂、石英、云母等)上生长3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COF-S(1.4 nm)、COF-M(1.9 nm)、COF-L(3.1 nm)。
2)薄膜转移:采用聚合物辅助转移法制备游离态薄膜。在云母基板上的COF薄膜旋涂聚苯乙烯(PS),经水处理使PS/COF层脱离基板,转移至TEM网格后去除PS,获得用于TTG测量的悬浮样品。
2.结构表征
1)GIWAXS:在CHESS和AFRL进行测试,显示三种COF均具有明显的(100)晶面衍射峰,对应孔径与理论值一致;COF-M的(100)面取向性最佳,COF-S和COF-L存在混合取向。
2)原子力显微镜(AFM):表面均匀光滑,厚度在几十至几百纳米范围。
3)X射线反射率(XRR):测得COF-S和COF-M的密度分别为0.81 g/cm³和0.62 g/cm³,与文献值吻合;COF-L密度采用文献值0.46 g/cm³。
3.性能测试
1)(TTG):采用517 nm脉冲泵浦激光和532 nm连续探针激光,在悬浮于TEM网格的样品上测量热扩散系数,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的比热容,计算得:COF-S为1.18±0.21 W/(m·K)、COF-M为0.55±0.07 W/(m·K)、COF-L为0.26±0.03 W/(m·K)。结果表明面内热导率随孔径增大显著降低,遵循d⁻²关系。
2)(FDTR):在样品表面沉积Ti/Au transducer层,通过488 nm泵浦激光和532 nm探针激光测量相位滞后,拟合得:COF-S为0.26±0.03 W/(m·K)、COF-M为0.29±0.04 W/(m·K)、COF-L为0.32±0.05 W/(m·K)。跨平面热导率随孔径增大略有上升,各向异性比(kₗₗ/k⊥)分别为4.54、1.90、0.81,表明大孔径样品的热各向异性减弱。
4.机理分析
1)孔径效应:小孔径(如COF-S)减少链旋转和无序性,利于声子传输,提高面内热导率;大孔径导致密度和比热容降低,面内热导率下降。
2)取向影响:COF-M的高取向性使其面内热导率与分子动力学(EMD)模拟结果吻合最佳;COF-S和COF-L的混合取向导致实际热导率低于理想结构模拟值。
3)各向异性机制:小孔径样品的层间堆叠缺陷少,面内与跨平面热输运差异显著;大孔径样品因链无序和堆叠缺陷,跨平面热导率受面内贡献影响增加,各向异性减弱。


总结:
1. 首次直接测量了大面积悬浮2D COF薄膜的面内热导率,发现孔径1.4 nm的COF-S具有1.18±0.21 W/(m·K)的高值,是典型聚合物的3-10倍,证实2D COFs在轻质热管理中的潜力。
2. 揭示了热导率与孔径的定量关系(kₗₗ∝d⁻²)及热各向异性随孔径增大而减弱的规律,为COF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指导。
3. 结合GIWAXS和EMD模拟,阐明了取向性、孔径和缺陷对热输运的影响,为理解复杂实际体系中的热传导机制提供了实验基准,推动了2D COFs在微电子冷却、能量存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Directly measured high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文章作者: Jinghang Dai, Qiyi Fang, Gustavo A. Alvarez, Amelia Schaeffer, Kirt A. Page, Jiyoung Kim, Samuel M. Kielar, Joyce Christiansen-Salameh, Eugene Jeong, Dayanni D. Bhagwandin, Jinha Kwon, Ly D. Tran, Md. Sherajul Islam, Ajit K. Roy, Nicholas R. Glavin, Yu Zhong, Jun Lou & Zhiting Tian
DOI:10.1038/s41467-025-61334-8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1334-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