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BCA-PDA COF】二维共价有机框架膜中柔韧性、无序性和孔径的协同空间位阻调控用于增强选择性离子筛分
【BCA-PDA COF】二维共价有机框架膜中柔韧性、无序性和孔径的协同空间位阻调控用于增强选择性离子筛分
摘要:
四川大学李阳和马利建老师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5)中报道了一种通过精确控制胺单体上甲基数量,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并结合溶剂极性对稳定态和亚稳态之间溶剂介导平衡的影响,来协同调节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膜的柔韧性、无序性和孔径的方法。该方法在减小孔径的同时增强了框架的耐溶剂性,所制备的甲基功能化2D COF膜在不同溶剂处理下保持了渗透性均匀性,并能高效实现铀/钍离子分离。
 
研究背景:
1.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因层间弱相互作用具有固有柔韧性,易导致结构无序,影响其性能和功能。这种溶剂依赖性的柔韧性和无序性给2D COF膜的制备、加工和应用带来挑战,降低了膜合成的可重复性和长期性能稳定性。
2. 此前研究发现溶剂暴露会因2D COFs的固有柔韧性导致结构无序,超临界CO₂处理可恢复长程有序,但简单溶剂处理无法恢复初始状态;还发现溶剂表面张力可调控层间无序,通过混合不同表面张力溶剂的比例可设计无序结构。
3. 本文作者通过精确调控胺单体上的甲基数量,利用空间位阻效应,结合溶剂极性对稳定态和亚稳态平衡的影响,协同调节2D COF膜的柔韧性、无序性和孔径。该方法增强了溶剂抗性,减小了孔径,实现了高效的铀/钍离子分离。
 
实验部分
1. COF粉末的合成
1)实验步骤:
- M₀-COF-E:将BCA(32.4 mg,0.2 mmol)和PDA(32.4 mg,0.3 mmol)置于10 mL玻璃小瓶,加入2 mL不同极性溶剂,超声5分钟形成均匀分散液,缓慢加入0.2 mL 6 M乙酸,密封后在120℃下静置3天。过滤收集固体,用无水DMF、甲醇和乙醇洗涤至滤液无色,60℃真空干燥过夜。
- M₂-COFs:将BCA(32.4 mg,0.2 mmol)和DMPDA(40.8 mg,0.3 mmol)置于10 mL玻璃小瓶,分别加入2 mL低极性(六亚甲基和四氯化碳)、中极性(均三甲苯、甲苯和邻二氯苯)、高极性(乙腈、甲醇和去离子水)溶剂,后续步骤同M₀-COF-E。
- M₄-COFs:将BCA(32.4 mg,0.2 mmol)和TMPDA(49.2 mg,0.3 mmol)置于10 mL玻璃小瓶,分别加入2 mL低极性(六亚甲基和四氯化碳)、中高极性(均三甲苯、乙腈和去离子水)溶剂,后续步骤同M₀-COF-E。
2)实验结果:成功合成M₀-COF-E(产率约88.9%)、M₂-COF-E(产率82.5%)、M₂-COF-O(产率85.4%)、M₂-COF-S(产率84.2%)、M₄-COF-O(产率82.8%)、M₄-COF-I(产率74.2%),均为黄色粉末。
2. 尼龙膜的预处理
1)实验步骤:将尼龙膜浸泡在3 M HCl溶液中,40℃下静置24小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洗涤至滤液呈中性,60℃真空干燥过夜。
2)实验结果:预处理后的尼龙膜表面性质改变,利于后续与COF结合。
3. COF膜的合成
1)实验步骤:
- M₀-COF-E膜:将BCA(32.4 mg,0.2 mmol)和PDA(32.4 mg,0.3 mmol)置于10 mL玻璃小瓶,加入8 mL均三甲苯,超声5分钟,缓慢加入0.5 mL 6 M乙酸,放入预处理后的膜,密封120℃静置1天。用DMF洗涤表面粉末,再分别浸泡在DMF、甲醇和乙醇中至滤液无色,60℃真空干燥过夜。
- M₂-COF膜和M₄-COF膜:合成步骤类似,分别使用对应溶剂和单体。
2)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各类COF膜,膜表面均匀,COF成功附着在尼龙膜上。
4. 膜分离实验
1)实验步骤:以蠕动泵为动力,将溶液加入10 mL注射器,COF膜置于膜分离装置中,右侧收集滤液。控制泵速为0.2 mL min⁻¹,每5分钟取1 mL滤液,稀释后用ICP-OES测定铀/钍浓度。循环实验中,使用后的膜浸泡2小时,干燥后进行下一次循环。
2)实验结果:获得不同膜对铀/钍的截留率和选择性等数据,评估了膜的分离性能。
5. 静态吸附实验
1)实验步骤:称取5 mg COF粉末,加入含10 mL离子溶液的锥形瓶,振荡24小时达到吸附平衡,计算qₑ。
2)实验结果:得到不同COF粉末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数据。
 
分析测试:
1. 粉末X射线衍射(PXRD):M₀-COF-E在4.9°有(100)晶面衍射峰,M₂-COF-E在4.8°、8.1°、9.5°有(100)、(110)、(120)晶面衍射峰等,各样品均显示高结晶度,不同COF具有不同堆叠模式。
结果分析:表明甲基数量和溶剂极性影响COF的堆叠模式,从重叠AA堆叠到交错ABC堆叠等。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CA的C=O伸缩带(~1699 cm⁻¹)几乎消失,出现C=N伸缩振动(M₀-COF-E约1615 cm⁻¹,M₂-COFs约1623 cm⁻¹,M₄-COFs约1626 cm⁻¹)。
结果分析:证实亚胺键成功形成,COF合成成功。
3.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在77 K下测定,BET表面积为29-850 m² g⁻¹,NLDFT计算显示各COF孔径分布窄,M₂-COF-S孔径约12.5 Å。
结果分析:表明COF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受堆叠模式影响,M₂-COF-S孔径较小可能阻碍N₂扩散。
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预处理尼龙膜与合成的COF膜表面和截面形貌不同,COF膜厚度较改性尼龙膜有所增加,EDS显示C、N、O等元素均匀分布。
结果分析:表明COF膜成功形成并与尼龙载体紧密结合,膜厚度变化与胺单体溶解度和COF沉积速率有关。
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F膜的XPS谱显示预处理尼龙膜和COF粉末的特征峰。
结果分析:进一步证实COF成功附着在尼龙膜上。
6. 水接触角:M₀膜亲水性较强,M₂和M₄膜亲水性减弱。
结果分析:甲基引入减弱了COF骨架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亲水性。
7. 酸稳定性测试:M₀-COF-E在pH=1.0溶液中出现杂峰,M₂-COFs和M₄-COFs在酸性条件下保持结构完整性。
结果分析:甲基的空间位阻稳定了COF骨架,提高了酸稳定性。
8. 溶剂响应测试:M₀-COF-E经溶剂处理后衍射峰不可逆偏移,甲基含COFs结构可逆。
结果分析:空间位阻越大的COF耐有机溶剂性越强,甲基抑制了层间滑动。
 

总结: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甲基数量对2D COFs的柔韧性、无序性和孔径的精确调控。甲基空间位阻增强了耐有机溶剂性,减小了孔径,实现了铀(VI)和钍(IV)的高效分离。甲基引入的空间位阻限制了溶剂暴露下COFs的层间滑动,甲基COFs柔韧性降低,与非甲基化COFs行为不同。高空间位阻的COF粉末和膜耐有机溶剂性更优。精确控制COF孔径可选择性截留钍(IV)物种,优化条件下截留率达91%,S_U/Th为9.8。膜在5次循环和16小时连续运行中保持稳定的截留率和选择性,具有工业应用潜力。该空间位阻协同调控2D COFs层间溶剂稳定性的策略,为开发高稳定性和工程化的先进分离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也为核燃料循环中关键放射性元素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
 
Cooperative Steric Modulation of Flexibility, Disorder, and Pore Size in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for Enhanced Selective Ion Sieving
文章作者:Yingdi Zou, Yingdan Zhang, Jie Zhang, Pan He, Zhiying Fan, Ningning He, Xuezhu Li, Yang Li, Lijian Ma
DOI:10.1021/jacs.5c07154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715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