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吸水与热交换】MFM-300作为水吸附驱动冷却的高性能吸附剂
【MOF吸水与热交换】MFM-300作为水吸附驱动冷却的高性能吸附剂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rtin Schröder、北京大学杨四海教授课题组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16752)中,开发了MFM-300(M)(M=Al, Fe, Cr, V)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水吸附驱动冷却(ADC)的高效吸附剂。该材料在超低驱动温度(62°C)下实现冷却性能系数(COP)达0.8,并通过中子粉末衍射(NPD)、固态核磁共振(ssNMR)和理论计算揭示了其水吸附机制。研究表明,MFM-300系列材料具有高循环稳定性、高水吸附容量(0.31–0.35 g·g⁻¹)和低再生温度,为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冷却提供了新方案。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现有吸附冷却技术中,硅胶和沸石等吸附剂存在工作容量低(<0.3 g·g⁻¹)和再生温度高(>80°C)的瓶颈。
​​2.研究现状​​:
1) MOF材料(如MIL-160、CAU-10)因可设计孔隙和功能位点被用于水吸附,但多数材料需较高再生温度或存在稳定性不足问题。
2) 已有研究通过引入羟基或亲水位点提升吸附性能,但对吸附机制的系统解析不足。
​​3.本文创新​​:
1) 提出MFM-300系列MOF,通过羟基修饰孔道和优化氢键网络实现高吸附容量与低再生温度;
2) 结合多尺度表征技术(NPD、ssNMR、INS)阐明水分子在孔道内的动态吸附机制;
3) 验证材料在沸水浸泡和20次循环后仍保持结构稳定性,推动实际应用。

实验与分析
​​1.材料合成:MFM-300(M)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经453 K真空活化后获得开放孔道结构。
​​2. 结构表征​​:
中子粉末衍射(NPD)显示水分子在孔道中分三阶段吸附(孤立→氢键链→簇状填充),羟基与水分子形成2.01–2.32 Å氢键;BET比表面积>1000 m²/g,孔径约1.2 nm。
3.​​性能测试​​:
​​1) 稳定性​​:沸水中浸泡5天或20次吸附-脱附循环后,PXRD和吸附容量无显著变化。
​​
2) 吸附容量​​:30°C、P/P₀=0.3时,MFM-300(Al)水吸附量达0.33 g·g⁻¹,优于硅胶(0.29 g·g⁻¹)和SAPO-34沸石(0.29 g·g⁻¹)。
​​3) COP与再生温度​​:空气调节工况(T_ev=10°C, T_con=30°C)下,COP达0.8,再生温度低至62°C(商用材料通常需>80°C)。
​​4) 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呈单步陡峭型(P/P₀≈0.2),脱附焓49 kJ·mol⁻¹,表明易于再生。
4.机理分析​​:
1) ​​结构优势​​:羟基修饰孔道通过氢键锚定水分子,弱化框架-水相互作用,降低脱附能耗;
​​2) 动态行为​​:ssNMR和INS显示水分子快速旋转与三维跳跃,促进高效吸附/脱附循环;
​​3) 热力学​​:Clausius-Clapeyron方程拟合表明适中的吸附焓平衡了高容量与低再生温度需求。




总结
​​1.MFM-300系列材料在62°C下实现COP 0.8,水吸附量达0.35 g·g⁻¹,兼具高稳定性和低能耗。
2.首次通过原位中子衍射揭示水分子动态吸附路径,为MOF设计提供新思路。
​​3.推动低品位热能在制冷领域的应用,助力碳中和目标;材料可扩展合成(公斤级)支持商业化。

​​MFM-300 as High-Performance Sorbents for Water-Adsorption-Driven Cooling
​​文章作者​​: Xue Han*, Yinlin Chen, Jiangnan Li, Wanpeng Lu, Wenyuan Huang, Yuanjun Wang, Guixiang Wang, Ivan da Silva, Yongqiang Cheng, Luke L. Daemen, Pascal Manuel, Anibal J. Ramirez-Cuesta, Daniel Lee, Sihai Yang*, Martin Schröder*
​​DOI​​: 10.1021/jacs.4c16752
​​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6752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