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Ce-MOF材料】基于锆和铈的CAU-24配合物与1,2,4,5-四(4-羧基苯基)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Ce-MOF材料】基于锆和铈的CAU-24配合物与1,2,4,5-四(4-羧基苯基)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德国基尔大学N. Stock教授团队与英国“钻石光源”(Diamond Light Source)合作在《Dalton Transactions》(2016, 45, 18822-18826,DOI: 10.1039/C6DT03852B)中报道了两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CAU-24(M = Zr, Ce)。该研究以1,2,4,5-四(4-羧基苯基)苯(H4TCPB)为有机配体,在温和条件(100℃、15分钟)下快速合成具有scu拓扑结构的Zr/Ce基MOFs。通过PXRD、TGA和BET等表征证实材料具备高热稳定性(Zr-CAU-24达490℃)和高比表面积(Zr: 1610 m²/g;Ce: 1185 m²/g)。其中,Zr-CAU-24展现出基于配体的紫外/蓝光发光特性,为功能化MOF开发提供新思路。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Zr-MOFs因高稳定性备受关注,但已报道的拓扑结构(如UiO-66的fcu拓扑)对四羧酸配体适配性有限,且苛刻合成条件(高温/长时间)制约规模化应用。
2.研究现状:
已有研究通过引入吡啶/卟啉类四羧酸配体扩展拓扑类型(如NU-1000的csq拓扑)。
Ce-MOFs因Ce⁴⁺氧化还原活性在催化领域受关注,但高稳定性Ce-MOFs合成仍具挑战。
3.本文创新:
首次实现四羧酸配体H4TCPB与Zr/Ce金属簇的scu拓扑组装,填补该拓扑在Zr-MOFs中的空白。
开发快速(15分钟)、温和(100℃)合成策略,突破传统Zr-MOFs合成瓶颈。
揭示双金属体系(Zr/Ce)的结构-性能差异,为多功能MOF设计提供对比模型。
实验与分析
1.合成与表征
合成方法:DMF为溶剂,甲酸为调节剂,Zr/Ce盐与H4TCPB在100℃下反应15分钟,得到微晶粉末。
结构表征:
PXRD证实scu拓扑(空间群Cmmm),Zr/Ce-CAU-24晶胞参数分别为a=26.02 Å, b=26.02 Å, c=14.42 Å(Zr)和a=26.38 Å, b=26.38 Å, c=14.72 Å(Ce)。
TGA显示Zr-CAU-24热分解温度达490℃,显著高于多数同类材料(250-420℃)。
N₂吸附:Zr-CAU-24的BET比表面积1610 m²/g,微孔体积0.66 cm³/g;Ce-CAU-24因活化后结晶度下降,BET为1185 m²/g。
2.性能与应用
发光特性:Zr-CAU-24在340 nm激发下发射398 nm蓝光(FWHM 3901 cm⁻¹),CIE坐标为(0.1666, 0.0105),属于配体中心发光,而Ce-CAU-24因自淬灭效应无发光。
孔道结构:主孔道尺寸5.3×10.5 Å,次级孔道2.4×3.5 Å,PLATON计算溶剂可及体积占晶体体积38%。
3.机理分析
高稳定性:Zr₆(μ₃-O)₄(μ₃-OH)₄簇的强配位键及H4TCPB刚性共轭结构共同增强框架稳定性。
快速合成:甲酸加速配体脱质子化与金属簇成核,动态配位平衡缩短结晶时间。


总结
1.成功合成首例scu拓扑Zr/Ce-MOFs,建立温和快速合成新范式,揭示材料发光与孔道特性。
2.拓展四羧酸配体拓扑适配性;实现Ce-MOFs的高效合成;发现Zr-CAU-24的蓝光发射功能。
3.为高稳定性MOFs的催化、传感及光电器件开发提供新材料平台,推动双金属MOFs体系研究。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Zr(iv)- and Ce(iv)-based CAU-24 with 1,2,4,5-tetrakis(4-carboxyphenyl)benzene
文章作者: M. Lammert, H. Reinsch, C. A. Murray, M. T. Wharmby, H. Terraschke, N. Stock
DOI: 10.1039/C6DT03852B
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dt/c6dt03852b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