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COF-TFSIH】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软基阴离子固定共价有机框架的Li+导电性
【COF-TFSIH】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软基阴离子固定共价有机框架的Li+导电性
摘要: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Dongwhan Lee和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的Hye Ryung Byon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CS Energy Lett. 2024, 9, 5341−5348)中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该材料通过固定化软碱阴离子(如TFSI−)显著提高了Li+离子的传导性。在25°C时,TFSI−功能化的COF展现了7.65 × 10−5 S cm−1的卓越Li+离子传导性,超越了所有已知的有机固态电解质(SSEs)。此外,该材料在Li和LiFePO4电池中展现了超过200次的循环稳定性,为开发更优的有机SSEs提供了重要进展。
 
研究背景:
1)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有机SSEs因其安全性和柔韧性受到关注,但室温下离子传导性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2)已有研究通过增强与Li+相关的主要电荷载体的移动性来提升有机SSEs的性能,例如通过引入固定化阴离子基团来促进Li+离子的转移。
3)本研究首次合成了TFSI−固定化的COF作为单一Li+离子导体,实现了高Li+传导性和优异的电池循环稳定性,为提高Li+离子传导性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实验部分:
1. Pa-TFSIH的合成:
1) 将2-氯-5-硝基苯磺酰胺(1.00克,4.22毫摩尔)、干燥的二氯甲烷(40毫升)和干燥的三乙胺(0.88毫升,6.3毫摩尔)在氩气氛围中混合,0°C下搅拌,滴加三氟甲磺酸酐(0.86毫升,5.1毫摩尔)。
2) 室温下搅拌17小时,倒入水中(100毫升),用二氯甲烷(70毫升×3)萃取,合并萃取液,干燥、过滤并浓缩。
3) 通过硅胶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2:3,v/v→仅乙酸乙酯)纯化,再通过添加二氯甲烷(30毫升)诱导沉淀,得到白色固体2(1.15克,3.12毫摩尔,产率74%)。
2. COF-TFSIH粉末的合成:
1) 将1,3,5-三甲醛苯酚(Tp,21毫克,0.1毫摩尔)和Pa-TFSIH(47.7毫克,0.15毫摩尔)加入到含有n-丁醇/1,2-二氯苯(1:9,v/v)混合溶剂(1毫升)的清洁Pyrex安瓿瓶中,加入6M乙酸(0.1毫升)。
2) 超声处理10分钟,液氮下快速冷冻,经过三次冻融循环除气,密封安瓿瓶并在120°C下加热3天。
3) 通过过滤收集沉淀物,并用丙酮、去离子水、乙醇和二甲基乙酰胺洗涤,真空下120°C干燥过夜得到COF-TFSIH粉末。
3. Li+离子交换过程:
1) 将合成的COF粉末悬浮在3M水溶液LiOAc(10毫升)中,在室温下搅拌3天。
2) 通过过滤收集反应后的粉末,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以确保去除多余的LiOAc。
3) 真空下120°C干燥过夜,得到Li+离子交换后的COF粉末。
 
分析测试:
1. NMR光谱分析:
1) 1H NMR(500 MHz)和13C NMR(125 MHz)谱图显示了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化学结构信息。
2) 19F NMR(376 MHz)谱图确认了Pa-TFSIH中CF3基团的存在。
2. 高分辨质谱(HRMS)分析:
1) 通过ESI技术得到的Pa-TFSIH的精确质量与理论值相符,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1) 对COF-TFSI-Li+、COF-SO3-Li+和COF-CO2-Li+的实验PXRD图谱进行了Pawley精修,确定了COF单元格的结构参数。
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1) FT-IR谱图显示了COF材料中特征官能团的吸收峰,如酮-烯胺键和磺酰亚胺基团。
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
1) SEM图像显示了COF-TFSI-Li+颗粒的形态,平均层间距为0.34纳米。
2) HRTEM分析进一步揭示了COF材料的微观结构。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
1) 测量了COF样品中Li+的含量,COF-TFSI-Li+的Li+质量百分比为1.60%,与理论值1.62%非常接近。
7. N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1) 使用Belsorp mini II测量了COF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COF-TFSI-Li+的比表面积为168 m²/g,孔径为1.63 nm。
8. 电化学表征:
1)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了COF材料的离子导电性,COF-TFSI-Li+在25°C时的离子导电性为8.26 × 10−5 S cm−1。
2) 通过布鲁斯-文森特方法(Bruce-Vincent method)测量了Li+转移数(tLi+),COF-TFSI-Li+的tLi+值为0.91。
3) 通过对称Li|COF|Li电池测试了COF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COF-TFSI-Li+在0.05 mA cm−2和0.05 mAh cm−2的条件下稳定循环超过650小时。
 
总结: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OF基Li+离子导体,通过固定化软碱阴离子TFSI−显著提高了Li+离子的传导性。该材料在25°C时展现了7.65 × 10−5 S cm−1的高Li+离子传导性,并且在Li和LiFePO4电池中展现了超过200次的循环稳定性。这些成果为全固态锂电池用有机SSEs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望:
本研究为全固态锂电池用有机SSEs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材料选择。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通过降低电解质厚度、表面粗糙度和迂曲度以及添加渗透性聚合物来提高Li+离子传导性,使有机和单一Li+离子电解质更接近实际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该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在其他类型的电池体系中的应用潜力。
 
Li+ Conduction of Soft-Base Anion-Immobiliz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Metal Batteries
文章作者:Rak Hyeon Choi,† Jungjeong So,† Younghun Kim, Dongwhan Lee,* and Hye Ryung Byon*
DOI:10.1021/acsenergylett.4c01941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4c01941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