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COF-366】通过组装法可控合成晶态金属化卟啉共价有机框架
【COF-366】通过组装法可控合成晶态金属化卟啉共价有机框架
摘要:
1) 在本文(Chem. Mater. 2024, 36, 19, 9526–9534)研究中,Laurens Bourdal等报道了一种基于预取向可控合成晶态金属化卟啉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组装方法通用程序。该方法利用八面体配位金属离子与吡啶配体,以及COF的起始单体,在一锅合成法中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和可重复性的晶态金属化卟啉COFs。。
2) 研究了合成中使用不同金属、组装体及其装载量,并测试比较了不同条件合成COF的性能。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卟啉COFs合成,这些COFs可应用在催化、传感器技术、能源存储和光动力疗法等一系列应用。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合成通常难以控制,导致所得材料质量差或可重复性有限。此外,卟啉COFs的合成过程中,卟啉连接体的自聚合会导致随机取向,严重复杂化了堆叠2D COFs的结晶过程。
2)现有方案:一些研究者通过预修饰或后修饰COFs的方法来实现金属化卟啉COFs的合成,但这些方法要么操作繁琐,要么得到的COFs结晶性有限。
3)本文创新:作者引入了“组装器”单元(例如吡嗪),通过模板预取向来引导COFs的聚合,从而避免了自聚合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COFs的结晶度和孔隙性,而且还能通过一锅法合成出高质量的卟啉COFs。
实验内容:
1)组装器筛选:测试了不同组装器对COF-366的影响,发现吡嗪作为组装器时效果最佳。
2)组装器用量优化:研究发现,添加1当量的吡嗪即可显著提高COF的结晶度,而增加到10当量时效果最佳。
3)金属的依赖性研究:对比了不同金属离子对COF-366的影响,发现Fe2+和Cu2+可以合成出高结晶性的材料。
4)方法的普适性测试:将优化后的方法用于合成COF-367,并尝试使用对苯二甲酸作为组装器,证明了方法的普适性。
5)机理研究:通过时间依赖性的实验,揭示了一锅组装法的机制,即组装器的存在阻止了立即的Co@卟啉形成,从而促进了亚胺的形成和聚合。
测试分析:
1)PXRD和氩气吸附等温线测试:结果显示,添加组装器后,COF的结晶度和孔隙性显著提高,例如,使用吡嗪作为组装器时,COF的BET比表面积可达约1200 m²/g。
2)Pawley精修:使用优化条件合成的Co@COF-366_A与文献报告的模型结构吻合良好。
3)固体13C CP MAS NMR:尽管由于材料的顺磁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但对Cu@COF-366_A的测试结果表明了材料的化学结构。
4)FTIR和TEM:时间依赖性实验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OF的结晶度逐渐提高,形成了规则的矩形形状。
总结:
1)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高度晶态和多孔卟啉基COFs的方法。通过在合成混合物中添加组装器,显著提高了所得材料的结晶度和孔隙性。这种方法在催化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合成方法,提高COFs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此外,还可以探索卟啉COF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Metalated Porphyr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through an Assembler Approach
文章作者:Laurens Bourda, Isaac Dansette, Himanshu Sekhar Jena, Hui Chen, Asif Raza, Henk Vrielinck, Kristof Van Hecke, Pascal Van Der Voort, Chidharth Krishnaraj
DOI:10.1021/acs.chemmater.4c01338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4c0133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