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使用联吡啶和四苯甲酸的Ni离子基3D-MOF应用于高效碘和阳离子染料捕获
使用联吡啶和四苯甲酸的Ni离子基3D-MOF应用于高效碘和阳离子染料捕获
摘要:
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的Mohd Khalid等报道的本篇文章(Cryst. Growth Des. 2024)中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Ni(II)负载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命名为AR-1。该材料利用1,2,4,5-苯四甲酸(H4btc)、4,4′-双吡啶(4,4′-bipy)和硝酸镍作为原料。通过多种技术对AR-1进行了表征,包括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SC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AR-1表现出高效的碘蒸汽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达到580 mg g−1,并且在水溶液中对阳离子染料(如亚甲基蓝)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和选择性。此外,AR-1还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pH稳定性。研究表明,AR-1作为一种双功能吸附剂,能够同时处理放射性和有机污染物,为MOF材料在水污染和危险物质去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背景:
1. 当前,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放射性物质和有机染料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 已有研究通过使用多孔材料如沸石、活性炭、纳米材料和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等作为吸附剂来处理污染物。
3. 本文创新点:
-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维Ni(II)基MOF材料AR-1,该材料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和稳定性。
- AR-1在碘吸附方面表现出色,无论是在蒸汽相还是水溶液相都能有效吸附。
- 对比现有材料,AR-1在水稳定性和pH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佳,意味着它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耐用。

实验部分:
1. AR-1的合成:
1) 将Ni(NO3)2·6H2O、H4btc和4,4′-bipy按照1:1:1的摩尔比例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8。
2) 将混合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衬里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60°C下反应3天。
3) 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最后在60°C下干燥过夜,得到AR-1。
2. 碘吸附实验:
1) 将30 mg AR-1装入预先称重的玻璃瓶中,再将100 mg碘片放入密封容器底部,将装有AR-1的玻璃瓶放入其中。
2) 将容器加热至70°C,使AR-1吸附碘蒸汽,周期性地取出玻璃瓶,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计算吸附量。
3. 染料吸附实验:
1) 准备10 mg/L的亚甲基蓝、Martius黄和刚果红水溶液,分别取100 mL溶液加入含有25 mg AR-1的锥形瓶中。
2) 在室温下不断搅拌,定期取出溶液样本,通过离心分离AR-1,并使用UV-vis光谱仪测定染料浓度的变化。
4. 水稳定性测试:
1) 将5 mg AR-1与1.5 mL水混合,在60°C下振荡4小时,模拟水处理过程中的吸附条件。
2) 离心分离AR-1,冷冻干燥后使用PXRD分析其晶体结构变化,评估水稳定性。
5. 吸附-脱附循环实验:
1) 对AR-1进行多次吸附-脱附循环,使用乙醇作为脱附剂,恢复AR-1的吸附能力。
2) 每次循环后,通过UV-vis光谱仪监测碘或染料的吸附量,评估AR-1的循环稳定性。
分析测试:
1. 元素分析:
- 通过元素分析确定AR-1中C, H, N的百分比组成,结果为C 47.82%, H 3.78%, N 7.77%。
2. 单晶X射线衍射(SCXRD):
- 收集了AR-1的单晶衍射数据,确定了其三维框架结构,其中Ni(II)与H4btc和4,4′-bipy形成配位键。
3.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 FTIR光谱显示了AR-1中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如3384.82 cm−1 (m), 3271.09 cm−1 (m) 等。
4.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 PXRD结果证实了AR-1的晶体相纯度,与模拟数据一致。
5. 热重分析(TGA):
- TGA曲线显示AR-1在165°C前重量无明显变化,表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SEM图像揭示了AR-1的形态,为六角柱状晶体。
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XPS分析确认了AR-1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如Ni 2p, C 1s, N 1s的峰位。
8.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
- 通过BET方法计算AR-1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
9. 碘吸附量测定:
- 使用重量法测定AR-1对碘蒸汽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达到580 mg g−1。
10. 染料吸附效率测定:
- 使用UV-vis光谱仪测定AR-1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率,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为91.42%。
11. 水稳定性评估:
- 通过PXRD分析AR-1在水中的晶体结构变化,评估其水稳定性。
12. 吸附-脱附循环性能评估:
- 通过多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AR-1的循环稳定性,评估其实际应用潜力。
总结:
本文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维Ni(II)基MOF材料AR-1,该材料在碘吸附和染料去除方面表现出色。AR-1的结构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得到了详细的解析,其吸附性能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验证。研究表明,AR-1不仅能有效吸附碘,还能选择性地吸附阳离子染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pH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双功能吸附材料。






展望:
AR-1在本研究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未来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
- 对AR-1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优化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吸附条件。
- 探索AR-1在其他类型的有机污染物去除中的潜在应用。
- 研究AR-1的可回收性和长期稳定性,以评估其在实际环境修复中的可行性。
- 开展更大规模的制备和应用测试,以推动AR-1的工业化应用进程。
Interwoven Architectural Complexity in Ni(II) Ion-Based 3D MOF Using Bipyridine and Tetrabenzenecarboxylic Acid: Adsorption Insights in Highly Efficient Iodine and Cationic Dye Capture
文章作者:Shaikh Arfa Akmal, Mohd Khalid,* M. Shahwaz Ahmad, M. Shahid, and Musheer Ahmad
DOI:10.1021/acs.cgd.4c00809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gd.4c0080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