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CMPs有机多孔材料】基于连接体的共轭微孔聚合物的电子性质:一种增强二氧化碳捕获的可持续方法
【CMPs有机多孔材料】基于连接体的共轭微孔聚合物的电子性质:一种增强二氧化碳捕获的可持续方法
摘要:
台湾高雄中山大学Ahmed F. M. EL-Mahdy和郭绍伟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New J. Chem., 2024,48, 14435-14443)中本介绍了一类新型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通过使用四苯基对苯二胺(TPPDA)作为动态单元,结合三苯胺(TPA)和4,7-二(噻吩-2-基)苯并噻二唑(ThZ)作为联接体,开发了两种CMPs。这些CMPs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显著的比表面积。TPPDA-TPA CMP因含有亲核性结合位点,对CO2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其CO2吸附量是TPPDA-ThZ CMP的两倍多。此外,评估了CMPs对CO2和N2的选择性,并基于Clausius-Clapeyron方程和Henry定律分析了CO2吸附。本研究为提高CMPs的CO2吸附能力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
2. 现有解决方案:目前,已经研究了多种材料用于捕获和储存温室气体,如介孔粘土、沸石和胺类化合物。然而,这些材料在特异性和对湿度的敏感性方面存在限制。
3. 本文创新: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CMPs合成方法,通过精确调控联接体的电子特性,显著提高了材料的CO2捕获能力。特别是TPPDA-TPA CMP因其电子供体特性,展现出更高的CO2吸附效率。
 
实验部分:
1. CMPs的合成实验
   - TPPDA-TPA CMP合成:在Schlenk管中加入TPPDA-4Bor粉末(200 mg, 0.218 mmol)、TPA-3Br(140.3 mg, 0.291 mmol)、K2CO3(403 mg, 2.91 mmol)和Pd(PPh3)4(50 mg, 0.04 mmol)。抽真空15分钟后,向进料管中注入DMF(10 mL)和水(1.25 mL)的共溶剂,经过三轮解冻后,在130°C下磁力搅拌反应3天。反应结束后,产物通过离心分离,依次用自来水、甲醇和THF洗涤,最后在100°C下干燥过夜。
   - TPPDA-ThZ CMP合成:合成过程与TPPDA-TPA CMP类似,只是将TPA-3Br替换为ThZ-2Br(200 mg, 0.436 mmol)。
2. 气体吸附实验
   - 在298 K和273 K下,使用ASAP 2020气体吸附检测器测量TPPDA-TPA CMP和TPPDA-ThZ CMP的CO2和N2吸附等温线。样品在100°C下抽真空干燥5小时后,通过逐步注入高纯CO2或N2气体(高达约1 atm)进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3. 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测试
   - 利用TGA在氮气流下(100-800°C,以20°C/min的速率加热)评估CMPs的热稳定性。通过连续加热条件下的热失重(Td10)和800°C时的碳产率来衡量。
 
分析测试: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FTIR光谱显示TPPDA-TPA CMP和TPPDA-ThZ CMP中C-H、C-C、C=N的振动信号,确认了合成的成功。
2. 固体核磁共振(NMR)
   - 固态13C NMR显示TPPDA-TPA CMP和TPPDA-ThZ CMP中C=N单元的信号,分别为147.28 ppm,以及TPPDA-ThZ CMP中特有的吡啶和C-S单元的信号。
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XPS分析揭示了CMPs中C、N、O、S元素的化学状态和含量。C 1s、N 1s、O 1s和S 2p的高分辨光谱提供了元素的详细电子结构信息。
4.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
   - BET比表面积测试显示TPPDA-TPA CMP的比表面积为131.98 m² g⁻¹,TPPDA-ThZ CMP为55.8 m² g⁻¹。通过NLDFT计算得到的孔径分别为1.16 nm和2.18 nm。
5. 热重分析(TGA)
   - TGA结果显示TPPDA-TPA CMP的Td10为587°C,碳产率为69.5 wt%;TPPDA-ThZ CMP的Td10为501°C,碳产率为49.5 wt%。
6. CO2和N2吸附等温线
   - TPPDA-TPA CMP在273 K和298 K下CO2吸附量分别为27.5 cm³ g⁻¹和18.6 cm³ g⁻¹,TPPDA-ThZ CMP分别为14.67 cm³ g⁻¹和8.81 cm³ g⁻¹。
7. CO2/N2选择性评估
   - 利用Henry定律计算了TPPDA-TPA CMP和TPPDA-ThZ CMP在298 K和273 K下的CO2/N2选择性,分别为8.43、7.47和9.33、6.72。
8. 循环利用性测试
   - TPPDA-TPA CMP在273 K和298 K下经过五次循环后,CO2吸附量分别保持了91%和94%的原始容量。TPPDA-ThZ CMP在273 K下容量下降到78–91%,在298 K下为80–82%。
 
总结:
本文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CMPs,并通过精确调控联接体的电子特性,显著提高了材料的CO2捕获能力。TPPDA-TPA CMP因其电子供体特性,展现出比TPPDA-ThZ CMP更高的CO2吸附效率。此外,CMPs还表现出对CO2和N2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这些发现为设计新型高效的CO2捕获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望:
本文在CO2捕获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深入:
1. 机理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CMPs与CO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 性能优化:通过结构调整和表面改性,进一步提高CMPs的CO2捕获效率和稳定性。
3. 应用拓展:将CMPs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温室气体捕获,以及探索其在其他环境净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Electronic nature of linkers-based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enhance CO2 capture
文章作者:Mohammed G. Kotp, Ahmed F. M. EL-Mahdy, * Mitch Ming-Chi Chou and Shiao-Wei Kuo *
DOI: 10.1039/d4nj02404d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nj/d4nj02404d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