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BUT-124(Co)】具有独特团簇和高催化活性的吡唑盐基稳定MOF
【BUT-124(Co)】具有独特团簇和高催化活性的吡唑盐基稳定MOF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王柯成&谢林华&李建荣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Chem. Sci., 2024)中本文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MOF),命名为BUT-124(Co),它是由[Co4Pz8]簇(Pz = 吡唑酸盐)和1,3,5-三(吡唑酸盐-4-基)苯(BTP3−)配体构建的。这种MOF在结构上多年前已被预测,但由于合成上的挑战,尚未实验制备成功。本研究通过两步合成策略,首先构建模板框架(BUT-124(Cd)),然后通过后合成金属置换过程,成功制备了BUT-124(Co)。BUT-124(Co)在氧进化反应(OER)中表现出高催化活性,具有出色的长期稳定性,超越了许多基准催化剂的耐久性。
研究背景:
1. 在MOFs的合成中,尤其是含有独特金属簇和高度开放的三维框架结构的MOFs,直接合成方法往往难以获得所需的结构。
2. 已有的策略包括后合成修饰和溶剂辅助的金属置换等,但这些方法在调节晶体生长和实现特定结构的MOFs方面仍存在挑战。
3. 作者提出了一种两步合成策略,通过先合成模板框架,然后进行金属置换,成功制备了BUT-124(Co)。此外,开发了逐步金属置换策略,以提高置换率并最大程度保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

实验部分:
1. BUT-124(Cd)模板MOF的合成:
1) 在80°C下,使用25 mL的聚四氟乙烯衬里反应器,通过溶剂热反应条件合成BUT-124(Cd)。
2) 使用Pawley方法拟合BUT-124(Cd)的X射线粉末衍射(PXRD)模式,详细数据见表S1和图S3。
2. BUT-124(Co)的后合成金属置换:
1) 选择不同的钴源(Co(NO3)2·6H2O, Co(OAc)2·4H2O, CoCl2·6H2O或Co(ClO4)2·6H2O)和溶剂(丙酮、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制备浓度为10 mg/mL的溶液。
2) 将BUT-124(Cd)样品浸入上述溶液中,在室温(RT)、60°C和80°C下分别处理两天。
3) 使用DMA和甲醇洗涤样品,进行PXRD测量。
3. 逐步金属置换策略的优化:
1) 首先在室温下将BUT-124(Cd)浸入10 mg/mL DMA溶液的Co(NO3)2·6H2O中一天,然后在60°C下再处理一天,得到BUT-124(Co)-S60样品。
2) 将BUT-124(Co)-S60在80°C下进一步处理一天,得到BUT-124(Co)-S80样品。
3) 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PXRD、氮气吸附和ICP测量。
4. 化学稳定性测试:
1) 将BUT-124(Co)-S80样品在纯水和1 M KOH水溶液中,在室温下处理24小时。
2) 使用PXRD和77 K氮气吸附等温线测试评估样品的化学稳定性。
5. 热重分析(TGA):
1) 对BUT-124(Co)-S80和BUT-124(Cd)样品进行热重分析,评估其热稳定性。
分析测试:
1. X射线粉末衍射(PXRD)分析:
- BUT-124(Cd)和BUT-124(Co)-S80的实验PXRD模式与模拟模式进行比较,确定其晶体结构。
2. 氮气吸附等温线:
- BUT-124(Cd)的BET比表面积为1563.6 m²/g,实验总孔容为0.68 cm³/g,接近理论值0.73 cm³/g。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
- 用于测定不同置换温度下BUT-124(Co)样品的金属置换率,分别为25%、72%和90%。
4. 热重分析(TGA):
- BUT-124(Co)-S80样品表现出比BUT-124(Cd)更高的热稳定性,约415°C,而BUT-124(Cd)为324°C。
5. 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 用于评估BUT-124(Co)-S80样品在1 M KOH溶液中的氧进化反应(OER)活性。
6. 计时电位法:
- 测试BUT-124(Co)-S80样品在1 M KOH溶液中催化OER的长期稳定性,经过20小时连续测量,催化电流密度未显著衰减。
7.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计算OER过程中涉及的中间物种的吉布斯自由能,确定OH* + OH- → O* + e+ H2O为速率决定步骤。】
总结:
本文通过策略性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BUT-124(Co),这是一种新型的吡唑酸盐基MOF,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出色的稳定性。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一种获取具有预期结构MOFs的新方法,而且为开发在不同应用领域表现良好的新型Pz-MOFs提供了启示。




展望:
本研究为MOFs在催化和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未来,作者可以进一步探索:
1. 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例如在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或工业过程中测试BUT-124(Co)的性能。
2. 结构优化:进一步优化MOFs的孔径和比表面积,以提高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效率。
3. 长期稳定性研究:在更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对BUT-124(Co)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4. 环境影响评估:研究MOFs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探索绿色合成方法。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Strategic Synthesis of a Previously Predicted Pyrazolate-Based Stable MOF with Unique Clusters an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文章作者:Xiangyu Li, Zhao Yan-Long, Su-Nan Chen, Kecheng Wang, Shengjun Wang, Lin-Hua Xie and Jian-Rong Li
DOI:10.1039/D4SC03973D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sc/d4sc03973d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