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sp2碳碳双键COF材料】具有多个活性位点的全碳sp2双键COF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sp2碳碳双键COF材料】具有多个活性位点的全碳sp2双键COF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摘要:
陕西师范大学杨奔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12334)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化学稳定的全sp²碳共轭共价有机框架材料(sp2c-COFs,简称BTT-ICTO),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LIBs)正极的性能。作者通过精确控制聚合反应,引入了多个活性位点,包括羰基和噻吩单元,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通过原位可控生长策略,实现了从“蝴蝶形”到“缆线状”的形态转变,有效促进了活性位点的暴露和利用。作为LIBs正极材料,BTT-ICTO@CNT表现出了卓越的容量(396 mAh g⁻¹)、出色的倍率性能(227 mAh g⁻¹)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800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率仅为0.00365%)。此外,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深入揭示了锂存储机制。

研究背景:
1. 在能源存储领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中,开发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稳定性和良好导电性的正极材料是一个重要挑战。
2. 共价有机框架(COFs)因其多孔性、结晶性和可设计的分子结构而被视为有前景的正极材料。然而,现有COFs材料存在活性位点不足、结构稳定性差和导电性有限的问题。
3.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全sp²碳共轭COFs材料,通过引入多个活性位点和优化形态结构,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此外,通过与碳纳米管(CNTs)的复合,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活性位点的利用率。

实验部分:
1. COFs的合成实验
- 实验开始于将1,3,5-三甲醛苯酚(Tp)与对苯二胺、2,5-二氨基吡啶、3,6-二氨基吡嗪或2,5-二氨基吡嗪等四种不同的配体,在聚四氟乙烯衬里中以1.8 mmol与配体的摩尔比混合。
- 加入三甲基苯、二氧六环和冰醋酸,超声处理后在120°C下水热反应3天。
- 反应后,通过过滤和用丙酮洗涤获得COFs前驱体,然后在60°C下干燥12小时以获得最终的COF-1、COF-PD、COF-PDZ和COF-PZ。
2. ACH和ACH-COFs的制备
- 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NaAMPS)和丙烯酰胺(AAm)与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MBAA)和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丙酮(HHM)混合。
- 加入琼脂(AG)和海藻酸钠(SA)调节粘度,将COFs的分散液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经超声和搅拌后,在50°C下加热7分钟。
- 倒入模具中,在2°C至8°C下预聚合约30分钟,使用波长365 nm、功率45 W的紫外光照射2小时,制备ACH-COFs。
3. 淡水-电力联产实验
- 在25°C、相对湿度50%的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氙灯模拟太阳光,记录太阳辐射通量和水质量变化。
- 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并记录输出电压和电流,评估FECGD的性能。
4. 环境监测性能测试
- 通过多次拉伸/压缩释放循环测试ACH-COF-PD的相对电阻变化,评估其环境监测敏感性。
- 将ACH-COF-PD浸入不同深度的水中,测试其水深监测能力,并通过莫尔斯电码传输信息。
- 利用ACH-COF-PD的温度感应功能监测FECGD的运行状态,记录不同水温下的ΔR/R0值。
分析测试:
1. XRD测试
- BTT-ICTO的XRD图谱显示在6.4°、7.2°和24.2°处的衍射峰,对应于(110)、(200)和(111)晶面,晶格参数a=29.29 Å, b=28.77 Å, c=3.67 Å。
2. FT-IR光谱
- BTT-ICTO的FT-IR光谱中,1720和1671 cm⁻¹处的吸收峰对应于C=O,1500 cm⁻¹附近的峰对应于C=C。
3. 固体核磁共振(NMR)
- BTT-ICTO的13C CP-MAS NMR谱图中,189 ppm处的信号验证了C=O官能团的存在。
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BTT-ICTO的UV-vis光谱显示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广泛吸收,表明聚合后共轭度增加。
5.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 BTT-ICTO和BTT-ICTO@CNT-50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100 m² g⁻¹和150 m² g⁻¹,孔径集中在1.3-1.5 nm。
6. 电化学阻抗谱(EIS)
- BTT-ICTO、BTT-ICTO@CNT-10、BTT-ICTO@CNT-30和BTT-ICTO@CNT-50的Rct值分别为222.3、131.4、112.1和74.4 Ω。
7. 循环伏安法(CV)
- BTT-ICTO的CV曲线在2.61/1.92 V和1.57/1.42 V处显示出两对氧化还原峰。
8. 恒电位充放电测试
- BTT-ICTO@CNT-50在0.1 A g⁻¹时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396 mAh g⁻¹,活性位点利用率为97.9%。
9. 循环稳定性测试
- BTT-ICTO@CNT-50在2.0 A g⁻¹下经过8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衰减率仅为0.00365%。
总结:
本文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全sp²碳共轭COFs材料BTT-ICTO,并与CNT复合,制备了具有高导电性和高活性位点利用率的复合材料。BTT-ICTO@CNT-50作为LIBs正极材料,展现了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长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多种表征技术深入揭示了其锂存储机制,证明了该材料在高性能LIBs正极材料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望: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活性位点和形态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深入研究材料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衰减机制,为实现更高性能的能源存储系统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Fully sp2 Carbon-conjuga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with Multiple Active Sit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s
文章作者:Ning Fu, Ying Liu, Kun Kang, Xue Tang, Shiqi Zhang, Zhenglong Yang, Yan Wang, Pujun Jin, Yongsheng Niu, Ben Yang
DOI:10.1002/ange.202412334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241233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