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86-21-51987688
sales@chemsoon.com
我的账户
购物车
0
件
结构式搜索
首页
MOF材料有机配体
羧酸MOF配体
多元羧酸MOF配体
四元羧酸MOF配体
三元羧酸MOF配体
二元羧酸MOF配体
对苯二甲酸型配体
间苯二甲酸型配体
联苯二甲酸型配体
多联苯二甲酸型配体
其它二元羧酸配体
含氮MOF配体
多元含氮MOF配体
多元吡啶配体
多元咪唑配体
其他多元含氮唑配体
三元含氮MOF配体
三元吡啶配体
三元咪唑配体
其他三元含氮唑配体
二元含氮MOF配体
二元吡啶配体
二元咪唑配体
其他二元含氮唑配体
羧酸含氮混合MOF配体
多元混合配体
三元混合配体
二元混合配体
其他MOF配体
二维MOF配体
卟啉
A4-卟啉
A2B2-卟啉
A3B1-卟啉
原卟啉和其他卟啉
金属卟啉
可定制MOF配体
有机框架单体砌块
四苯乙烯砌块
单取代TPE分子
双取代TPE分子
四取代TPE分子
三苯基苯砌块
对苯二甲酸衍生物
异肽酸酯砌块
联吡啶中间体
卤代芳烃中间体
其他单体中间体
COF有机单体
醛COF单体
多元醛基COF单体
四元醛基COF单体
三元醛基COF单体
二元醛基COF单体
氨基COF单体
多元氨基COF单体
四元氨基COF单体
三元氨基COF单体
二元氨基COF单体
硼酸和硼酸酯单体
多元硼酸单体
三元硼酸单体
二元硼酸单体
炔基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炔基单体
三元炔基单体
二元炔基单体
腈基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腈基单体
三元腈基单体
二元腈基单体
乙腈基单体
卤代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卤代单体
三元卤代单体
二元卤代单体
邻二酚和二胺单体
多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三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二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混合COF单体
其他COF单体
可定制COF单体
MOF-有机框架材料
按金属分类的MOF材料
含铁MOF材料
含铜MOF材料
含铝MOF材料
含锆MOF材料
含锌MOF材料
含钛MOF材料
含铬MOF材料
含钴MOF材料
含镍MOF材料
其它金属MOF材料
双金属/MOF材料
按构型来源的MOF材料
IRMOFs
IRMOFs 1-12
MOF-74
MIL-MOF材料
MIL-101型MOF材料
MIL-100型MOF材料
MIL-53型MOF材料
其他MIL-MOFs
ZIF-MOF材料
UiO-MOF材料
PCN-MOF材料
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
DABCO DMOF材料
其他构型MOF材料
不同功能的MOF材料
MOF气体吸附和分离
MOF吸附和分离H2
MOF吸附分离CO2
MOF吸附和分离CH4
MOF吸附其他气体
工业气体分离
乙炔/乙烯/乙烷的分离
丙炔/丙烯/丙烷的分离
其他C4-C10烃类分离
氧气吸附和空分
大孔MOF-用于酶固定
规则介孔MOF材料
细胞实验用纳米级MOF
二维导电MOF材料
吸水吸湿MOF材料
发光MOF材料和探针
MOF掺杂复合与衍生
MOF碳化材料
HOF氢键有机框架材料
COF-有机多孔材料
COF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亚胺类COF材料
β-酮烯胺TP-COF材料
共价三嗪框架材料CTF
聚酰亚胺PI-COF材料
sp2-碳碳双键COF材料
不同功能特点COF材料
光电功能COF材料
卟啉酞菁基COF材料
噻吩噻唑基COF材料
杂稠环COF材料
AIE-COFs
三苯胺COF材料
三嗪/三苯基苯COF
侧链可后修饰的COF
羟基侧链的COF
乙烯基/炔基侧链COF
可离子化COF
可络合金属COF
特殊形貌和分散性COF
不同拓扑结构COF材料
3D-COF材料
高分子功能材料
g-C3N4 碳化氮
RAFT试剂
离子液体
光电材料
荧光探针及中间体
光电材料中间体
高分子单体
引发剂
交联剂
Cross-Linkers
聚合物
合成化学
原料药合成
API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
中药标准品
抑制剂
农药标准品
辅酶
植物提取物衍生物
特种氘代试剂
配体和催化剂
不对称催化配体
小分子催化剂
其他配体
金属催化剂
合成砌块
手性中间体
稠环及衍生物
叠氮/重氮
芳烃
取代芳烃
羧酸/酯类
含氮杂环
腈类
硼酸
长链
烯烃/炔烃
其它化合物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74钴复合材料】超长金属-有机框架微/纳米纤维用于选择性维生素吸收
【MOF-74钴复合材料】超长金属-有机框架微/纳米纤维用于选择性维生素吸收
摘要:
华南理工大学巨文博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
Langmuir 2024
)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长MOF-74型微/纳米纤维,通过纳米颗粒MOF介导的再结晶法合成。这些纤维具有高纵横比(超过200),并且展示了高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260.0°C)。研究中发现,这些MOFs由大量直径在1.0至2.0纳米范围内的微孔组成,并且能够选择性吸收某些维生素,包括核黄素、叶酸和5-甲基四氢叶酸。特别是,Co-MOF-74-II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对核黄素和叶酸的吸收效率接近90.0%,并且在甲醇中对生育酚的吸收能力得到了增强。这些MOFs的微/纳米纤维形态和选择性维生素吸收能力使其在微固相萃取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研究背景:
1)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在晶体结构、孔径和性质上的可调性而在多个领域显示出应用潜力。然而,MOFs的控制生长依赖于合成过程中多个关键参数的精确调整,如前体组成、反应物浓度和比例、反应条件以及添加剂或修饰剂的使用。这些参数的调控对于实现MOFs的期望晶体尺寸、取向和形态至关重要。
2) 已有研究通过调整合成参数来控制MOFs的核化和生长动力学,从而影响MOFs的最终特性。例如,通过系统地扩展有机配体中的苯环,可以扩大M-MOF-74的孔径。
3) 本文作者通过纳米颗粒MOF介导的再结晶法合成了超长MOF-74型微/纳米纤维。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MOFs的纵横比,还通过引入磷酸基团,增强了MOFs对特定维生素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实验部分:
1. MOFs的合成
- Co-MOF-74微纤维:
1)将Co(C2H3O2)2·4H2O和H4dobdc在甲醇中溶解,形成40 mmol·L−1的溶液。
2)将H4dobdc溶液滴入Co(C2H3O2)2溶液中,并剧烈搅拌。
3)形成棕色沉淀物(Co-MOF-74-NPs),用蒸馏水洗涤并通过离心分离。
4)将沉淀物分散在30 mL蒸馏水中,转移到100 mL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反应釜中。
5)在125°C下反应12小时,形成Co-MOF-74微纤维(Co-MOF-74-MFs)。
6)用蒸馏水洗涤并通过离心分离,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干燥粉末。
- Co-MOF-74-II纳米纤维:
1)使用Co(C2H3O2)2·4H2O和H4dobpdc作为前驱体,按照1:1的摩尔比进行反应。
2)在甲醇中反应生成玫瑰色沉淀物(Co-MOF-74-II-NPs)。
3)通过再结晶生成蓬松的粉红色沉淀物(Co-MOF-74-II-NFs)。
2. MOFs的功能化
- 磺胺酸功能化(Co-MOF-74-MF+SA):
1)将Co-MOF-74-MFs分散在10 mmol·L−1的NH2NaSO3溶液中,反应36小时。
2)洗涤并通过离心分离,得到功能化的Co-MOF-74-MFs。
- L-半胱氨酸功能化(Co-MOF-74-MF+L-Cys):
1)将Co-MOF-74-MFs分散在10 mmol·L−1的L-半胱氨酸溶液中,反应36小时。
2)洗涤并通过离心分离,得到功能化的Co-MOF-74-MFs。
3. 维生素吸收实验
- 水溶性维生素吸收:
1)将5 mg活化的MOF粉末分散在1 mL标准维生素溶液中,搅拌5分钟。
2)通过离心分离粉末,将上清液用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
-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1)将4种脂溶性维生素溶解在甲醇中,形成标准溶液。
2)将MOF粉末与标准溶液混合,按照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实验步骤进行。
分析测试:
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Co-MOF-74-MFs和Co-MOF-74-II-NFs的形态和元素分布通过SEM和EDX进行了表征,显示出均匀的Co、O和C分布。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择区域电子衍射(SAED):Co-MOF-74-MFs的HRTEM图像显示了1D通道的延伸,SAED图案揭示了其单晶性质。
3. 粉末X射线衍射(XRD):Co-MOF-74-NPs和Co-MOF-74-MFs的XRD图谱与模拟XRD图谱进行了比较,证实了Co-MOF-74晶体的形成。
4. 拉曼光谱(Raman):Co-MOF-74-MFs的拉曼光谱提供了关于dobdc4−中化学键振动模式的信息。
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Co-MOF-74-MFs的FT-IR光谱揭示了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存在。
6.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Co-MOF-74-MFs的比表面积为337.5 m2·g−1,微孔直径范围为11.0至17.0 Å。
7. 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Co-MOF-74-MFs在40.0至212.5 °C之间失重35.0%,Co-MOF-74-II-NFs在301.2 °C以上开始分解。
8. 维生素吸收效率:Co-MOF-74-MFs对核黄素和叶酸的吸收效率接近90.0%,Co-MOF-74-II-NFs对生育酚的吸收效率为42.2%。
总结:
1. 本文通过纳米颗粒MOF介导的再结晶法成功合成了超长MOF-74型微/纳米纤维。
2. 这些纤维具有高纵横比和高结晶度,展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选择性维生素吸收能力。
3. 特别是,Co-MOF-74-II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对核黄素和叶酸的吸收效率接近90.0%,并且在甲醇中对生育酚的吸收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这些MOFs的微/纳米纤维形态和选择性维生素吸收能力使其在微固相萃取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展望:
本文的研究为MOFs在维生素吸收和微固相萃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工作可以进一步:
1. 优化MOFs的合成条件:进一步研究不同合成参数对MOFs形态和结晶度的影响,以获得更优的性能。
2. 扩展MOFs的应用范围:探索MOFs在其他类型的分子识别和分离中的应用,如环境污染物的去除。
3. 深入研究MOFs的吸附机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深入理解MOFs与维生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4. 提高MOFs的稳定性:研究MOFs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特别是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耐腐蚀性,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Superlo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cro-/Nanofibers for Selective Vitamin Absorption
文章作者:
Mingxuan Xiong, Youli Lu, Mingzhu Zhong, Liyu Chen, Gangyi Liu, and Wenbo Ju*
DOI:
10.1021/acs.langmuir.4c01634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langmuir.4c0163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
购销咨询
技术咨询
选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