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86-21-51987688
sales@chemsoon.com
我的账户
购物车
0
件
结构式搜索
首页
MOF材料有机配体
羧酸MOF配体
多元羧酸MOF配体
四元羧酸MOF配体
三元羧酸MOF配体
二元羧酸MOF配体
对苯二甲酸型配体
间苯二甲酸型配体
联苯二甲酸型配体
多联苯二甲酸型配体
其它二元羧酸配体
含氮MOF配体
多元含氮MOF配体
多元吡啶配体
多元咪唑配体
其他多元含氮唑配体
三元含氮MOF配体
三元吡啶配体
三元咪唑配体
其他三元含氮唑配体
二元含氮MOF配体
二元吡啶配体
二元咪唑配体
其他二元含氮唑配体
羧酸含氮混合MOF配体
多元混合配体
三元混合配体
二元混合配体
其他MOF配体
二维MOF配体
卟啉
A4-卟啉
A2B2-卟啉
A3B1-卟啉
原卟啉和其他卟啉
金属卟啉
可定制MOF配体
有机框架单体砌块
四苯乙烯砌块
单取代TPE分子
双取代TPE分子
四取代TPE分子
三苯基苯砌块
对苯二甲酸衍生物
异肽酸酯砌块
联吡啶中间体
卤代芳烃中间体
其他单体中间体
COF有机单体
醛COF单体
多元醛基COF单体
四元醛基COF单体
三元醛基COF单体
二元醛基COF单体
氨基COF单体
多元氨基COF单体
四元氨基COF单体
三元氨基COF单体
二元氨基COF单体
硼酸和硼酸酯单体
多元硼酸单体
三元硼酸单体
二元硼酸单体
炔基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炔基单体
三元炔基单体
二元炔基单体
腈基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腈基单体
三元腈基单体
二元腈基单体
乙腈基单体
卤代有机框架单体
多元卤代单体
三元卤代单体
二元卤代单体
邻二酚和二胺单体
多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三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二元二酚和二胺单体
混合COF单体
其他COF单体
可定制COF单体
MOF-有机框架材料
按金属分类的MOF材料
含铁MOF材料
含铜MOF材料
含铝MOF材料
含锆MOF材料
含锌MOF材料
含钛MOF材料
含铬MOF材料
含钴MOF材料
含镍MOF材料
含铈MOF材料
其它金属MOF材料
双金属/MOF材料
按构型来源的MOF材料
IRMOFs
IRMOFs 1-12
MOF-74
MIL-MOF材料
MIL-101型MOF材料
MIL-100型MOF材料
MIL-53型MOF材料
其他MIL-MOFs
ZIF-MOF材料
UiO-MOF材料
PCN-MOF材料
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
DABCO DMOF材料
其他构型MOF材料
不同功能的MOF材料
MOF气体吸附和分离
MOF吸附和分离H2
MOF吸附分离CO2
MOF吸附和分离CH4
MOF吸附其他气体
工业气体分离
乙炔/乙烯/乙烷的分离
丙炔/丙烯/丙烷的分离
其他C4-C10烃类分离
氧气吸附和空分
大孔MOF-用于酶固定
规则介孔MOF材料
细胞实验用纳米级MOF
二维导电MOF材料
吸水吸湿MOF材料
发光MOF材料和探针
MOF掺杂复合与衍生
MOF碳化材料
HOF氢键有机框架材料
COF-有机多孔材料
COF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亚胺类COF材料
β-酮烯胺TP-COF材料
共价三嗪框架材料CTF
聚酰亚胺PI-COF材料
sp2-碳碳双键COF材料
不同功能特点COF材料
光电功能COF材料
卟啉酞菁基COF材料
噻吩噻唑基COF材料
杂稠环COF材料
AIE-COFs
三苯胺COF材料
三嗪/三苯基苯COF
侧链可后修饰的COF
羟基侧链的COF
乙烯基/炔基侧链COF
可离子化COF
可络合金属COF
特殊形貌和分散性COF
不同拓扑结构COF材料
3D-COF材料
高分子功能材料
g-C3N4 碳化氮
RAFT试剂
离子液体
光电材料
荧光探针及中间体
光电材料中间体
高分子单体
引发剂
交联剂
Cross-Linkers
聚合物
合成化学
原料药合成
API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
中药标准品
抑制剂
农药标准品
辅酶
植物提取物衍生物
特种氘代试剂
配体和催化剂
不对称催化配体
小分子催化剂
其他配体
金属催化剂
合成砌块
手性中间体
稠环及衍生物
叠氮/重氮
芳烃
取代芳烃
羧酸/酯类
含氮杂环
腈类
硼酸
长链
烯烃/炔烃
其它化合物
首页
>
行业动态
> 【氟化超疏水COF】全氟烷基官能化超疏水共价有机框架,用于优异的油水膜分离和无水质子传导
【氟化超疏水COF】全氟烷基官能化超疏水共价有机框架,用于优异的油水膜分离和无水质子传导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学蔡亚岐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
Small 2024, 2403772
)中针对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石油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材料,以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研究团队合成了两种具有长侧链的共价有机框架(COFs),并制备了相应的COF@SSN膜。这些膜能有效分离油水混合物和油包水乳液。其中,TFPT-AF膜展示了极高的油通量和油水分离效率,经过20次连续使用后性能几乎不变。COF@H3PO4通过不同比例的H3PO4掺杂,表现出优异的无水质子传导性能,在125°C时达到了3.98×10^-1 S cm^-1的超高质子导电率。该研究为通过预先设计和表面修饰定制COF的功能化奠定了基础,突显了COFs在油水分离和无水质子传导方面的巨大潜力。
研究背景:
1. 传统的离心、吸附和重力沉降方法因高能耗和低效率而无法广泛应用。
2. 膜基分离技术因其可重复使用、高能效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有前景的油水分离技术。
3. 本文创新点:
- 提出了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渗透性的膜材料,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
- 开发了全氟烷基官能化的COFs,这些COFs在强酸和强碱中保持结构稳定,具有超疏水性和高化学稳定性。
- 制备了COF@H3PO4复合材料,实现了在高温无水条件下的高质子传导性。
实验部分:
1. COFs的合成实验步骤:
- 将1,3,5-三(对甲醛苯基)三嗪(0.1 mmol)与全氟长链(AF)和烷基长链肼(BTHD)单体(0.15 mmol)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TFPT-AF和TFPT-BTHD。
- 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目标COFs。
2. COF@SSN膜的制备:
- 将400目不锈钢网(SSN)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进行表面改性。
- 将改性后的SSN与TFPT-BTHD或TFPT-AF COF的前体混合,在120°C下反应72小时,实现COF在SSN表面的原位生长。
3. 油水分离性能测试:
- 使用定制装置,将COF@SSN膜密封在两个玻璃管之间,通过重力实现油水分离。
- 测试了CH2Cl2、o-DCB、甲苯和石油醚等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和油通量。
4. 无水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将TFPT-AF和TFPT-BTHD与不同比例的H3PO4手工研磨,然后在100°C真空下脱气12小时,制备不同H3PO4负载的COF@H3PO4。
- 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在20-125°C无水条件下测试质子传导性能。
测试部分:
1. FT-IR光谱分析:
- TFPT-AF和TFPT-BTHD的FT-IR光谱显示了C=O伸缩带的消失和C=N伸缩带的出现,分别位于约1692 cm^-1和1672 cm^-1。
2. 固体核磁共振(13C CPMAS NMR):
- 13C CPMAS NMR光谱中观察到149 ppm处的─C=N─键特征信号。
3. X射线衍射(XRD):
- XRD图案显示了主要衍射峰位于2.51°和4.8°,对应于(110)和(020)晶面。
4. 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
- TFPT-AF的BET比表面积为1200 m^2 g^-1,总孔隙体积为0.701 cm^3 g^-1。
- TFPT-BTHD的BET比表面积为440 m^2 g^-1,总孔隙体积为0.402 cm^3 g^-1。
5. 热重分析(TGA):
- TGA曲线显示两种COFs在氮气氛围下在300°C没有重量损失。
6. 接触角测试:
- TFPT-AF的水接触角高于140°,TFPT-BTHD的水接触角为123°。
7. 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TFPT-AF@H3PO4在125°C时的质子导电率达到3.98×10^-1 S cm^-1。
- TFPT-BTHD@H3PO4在相同条件下的质子导电率为1.22×10^-1 S cm^-1。
8. 稳定性测试:
- 将COFs浸入H3PO4(85%)、HCl(1M)、NaOH(10M)和沸水中24小时,测试其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9. SEM分析:
- SEM图像显示了TFPT-AF和TFPT-BTHD的形态和表面结构。
10. N2吸附-脱附等温线:
- 测量了77K下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以评估COFs的孔隙结构。
11. 长期质子传导稳定性测试:
- 在125°C下对TFPT-AF@H3PO4进行了50小时的长期质子传导稳定性测试。
总结:
本文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合成了两种长链官能化的COFs,TFPT-AF和TFPT-BTHD。这些COFs不仅展示了卓越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在油水分离和无水质子传导方面表现出色。TFPT-AF@SSN和TFPT-BTHD@SSN膜在多次分离循环后仍保持高效的分离效率和油通量。此外,TFPT-AF@H3PO4的无水质子导电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为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望:
本文的研究为COFs在油水分离和无水质子传导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未来,作者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官能团和结构的COFs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优化其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深入研究COFs的长期稳定性和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变化,以及探索其在其他能源转换和存储领域的潜在应用,也是必要的。此外,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复杂性,研究COFs在实际工业流程中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开发可规模化的制备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Perfluoroalkyl Functionalized Superhydrophob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xcellent Oil–Water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Anhydrous Proton Conduction
文章作者:
Shaodong Jiang, Hongyun Niu, Xiaoling Gu, Yaqi Cai
DOI:
10.1002/smll.202403772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403772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
购销咨询
技术咨询
选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