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COF形貌控制】自组装超均匀共价有机框架胶体粒子形成多维有序超结构
【COF形貌控制】自组装超均匀共价有机框架胶体粒子形成多维有序超结构
摘要:
1)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倩等发表的文章(SMALL 2024, )提出了一种简单且通用的策略,用于合成超均匀共价有机框架(COF)胶体粒子,并将其自组装成一维超颗粒、二维有序单层/多层以及三维COF薄膜。
2)通过发展几种自组装技术,包括乳液溶剂蒸发、气液界面自组装和滴铸,实现了不同尺寸和种类的粒子超结构自组装,无需额外的表面活性剂或化学修饰。组装后的超结构保持了构建块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
3)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COF验证了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为可控合成超均匀COF胶体粒子提供了新方法,这些粒子能够自组装成长程有序的多维超结构,为设计新型多功能COF超结构提供了广阔前景。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在材料科学领域,精确自组装胶体粒子至宏观功能设备中存在挑战,尤其是将超均匀COF胶体粒子自组装成有序的多维超结构。
2)现有解决方案:过去的研究中,通过自组装策略使用如二氧化硅、金属、量子点、半导体和聚合物等胶体粒子来调控有序超结构。
3)本文创新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控合成超均匀COF胶体粒子的新方法,并发展了几种自组装技术,实现了不同尺寸和种类的COF粒子的多维有序超结构自组装,无需额外的表面活性剂或化学修饰。
实验部分:
1)COF胶体粒子的合成与尺寸调控:
采用均相成核策略合成尺寸可控的COF胶体粒子。使用1,3,5-三(4-氨基苯基)苯(TPB)和2,5-二乙烯基对苯二甲醛(DVA)作为有机连接体,以2:3的摩尔比加入到乙腈(ACN)中,经超声处理至溶解,并通过过滤去除未溶解的残留配体,随后加入17.5M的醋酸(AcOH)以启动均相成核反应。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后得到黄色胶体粒子。
2)COF胶体粒子的自组装成一维超颗粒(1D Supraparticles):
利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进行自组装。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COF胶体粒子,重新分散在ACN中,然后加入到全氟化油(HFE 7500)中,剧烈摇动形成水包油滴,室温下溶剂蒸发后形成一维球形超颗粒。
3)COF胶体粒子的自组装成二维超结构(2D Superstructures):
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技术,将不同尺寸的COF胶体粒子分散在50%乙醇溶液中,缓慢注入至气液界面,利用Marangoni力驱动粒子在水面迅速铺展,形成紧密堆积的二维单层结构。
4)COF胶体粒子的自组装成三维超结构(3D Superstructures):
通过加热蒸发技术实现COF胶体粒子的三维有序自组装。将含COF胶体粒子的50%乙醇溶液滴在经乙醇清洗的玻璃基底上,然后在80°C下加热5分钟,形成不同颜色的薄膜。
5)不同类型COF胶体粒子的合成与自组装的普适性验证:
使用相同的合成策略合成了三种其他基于亚胺连接的COF(TPB-DMTP-COF、P-COF和TPB-TAPB-COF),并通过类似的自组装方法,验证了这些不同类型的COF胶体粒子能够成功组装成多维超结构。
分析测试:
1)胶体粒子尺寸分布的表征:
使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技术对不同尺寸的COF胶体粒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粒子尺寸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表明合成的粒子具有很高的均匀性。
2)胶体粒子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的表征: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态13C核磁共振(NMR)谱分析确认了TPB和DVA之间的成功缩合反应。粉末X射线衍射(PXRD)显示所有合成的COF胶体粒子具有晶体性质。
3)胶体粒子孔隙性的表征:
利用77K下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测定了COF胶体粒子的BET比表面积,最高可达986 m² g⁻¹。孔径分布基于非局域密度泛函理论(NLDFT)计算,显示出2.92 nm的峰值。
4)一维超颗粒的表面和结构表征:
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一维超颗粒的表面,发现表面由多晶、紧密堆积的晶格组成。聚焦离子束(FIB)辅助的横截面分析揭示了超颗粒内部的层状结构。
5)二维超结构的表面和结构表征:
通过FE-SEM和傅里叶变换显微镜观察二维超结构的表面,确认了不同尺寸的COF胶体粒子能够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二维单层。
6)三维超结构的表面和结构表征:
FE-SEM和傅里叶变换图像显示了不同尺寸的COF胶体粒子自组装成的三维有序超结构,呈现出从红到紫的颜色变化,这与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有关。
7)不同类型COF胶体粒子的普适性表征:
对三种其他类型的COF胶体粒子进行了类似的表征,通过NTA、PXRD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确认了这些粒子的均匀性、晶体性和高比表面积。
总结:
1)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无需额外表面活性剂或化学修饰的COF胶体粒子的超均匀合成和多维自组装,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难以实现的。
2)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实现了对COF胶体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这一点在以往的合成方法中较难做到。
3)通过不同的自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具有长程有序性的一维、二维和三维超结构,这些结构在保持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的同时,展示了新的光学性质和应用潜力。
4)验证了合成和自组装策略的普适性,为不同种类的COF胶体粒子的多维组装提供了新途径。



展望:
1)进一步优化这些超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仍需深入研究。
2)进一步探索这些超结构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例如在传感、光电子设备、诊断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3)进一步研究不同COF材料的合成条件对其自组装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后处理方法改善超结构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Self-Assembly of Super-Uniform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lloidal Particles into Multi-Dimensional Ordered Superstructures
文章作者:Wende Ma, Ning Zhang, Caicheng Long, Zhao Shu, Yacong Liu, Yue Lin, Dawei Lu, Qian Liu, Guibin Jiang
DOI:10.1002/smll.202403331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4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