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UIO-67】:同时识别Cu2+和Fe3的双响应RhB掺杂MOF探针
【UIO-67】:同时识别Cu2+和Fe3的双响应RhB掺杂MOF探针
摘要:
暨南大学张志娟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Sci Rep 2024, 14, 11740)中开发了一种基于RhB@UiO-67 (1:6)的比率荧光探针,用于在低浓度下检测Cu2+和Fe3+。这种探针的开发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通过一锅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RhB@UiO-67比例荧光探针,这些探针对Cu2+和Fe3+表现出了优异的检测性能,检测限(LODs)分别为2.76 μM和0.76 μM,明显优于先前报道的传感器。此外,RhB@UiO-67 (1:6)还展示了对Cu2+和Fe3+的出色抗干扰性和重复性。观察到的荧光猝灭主要归因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和竞争吸收(CA)机制。
 
研究背景:

1. 金属离子,尤其是Cu2+和Fe3+,在生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离子的过量或缺乏会破坏生理系统,导致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 目前,分析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吸收光谱(AAS)和电化学分析等,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且设备昂贵。
3. 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的技术,利用荧光金属-有机框架(LMOFs)的优势,包括多样的发光模式、快速响应、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修饰性。特别是,通过将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封装到UiO-67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Cu2+和Fe3+。
 
实验部分:
1. UiO-67的合成与表征:
   - 通过将ZrCl4和H2BPDC在DMF中溶解并超声处理,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瓶中,120°C加热24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并用DMF和甲醇洗涤,最终在120°C下干燥48小时得到白色粉末UiO-67。
   - 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映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的UiO-67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形态表征。
2. RhB@UiO-67的合成:
   - 采用一锅法将不同比例的RhB掺杂到UiO-67中,通过调整RhB与H2BPDC的比例(1:2, 1:4, 1:6, 1:8, 和 1:10),合成了一系列RhB@UiO-67复合材料。
   - 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非局部密度泛函理论(NLDFT)孔径分布、XPS、PXRD和FTIR等技术对RhB@UiO-67材料的孔隙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
3. 荧光传感实验:
   - 将合成的荧光探针在真空中120°C激活12小时,使用Hitachi F-7100分光光度计研究了UiO-67和RhB@UiO-67 (1:6)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
   - 通过选择性、滴定和抗干扰实验评估了RhB@UiO-67 (1:6)对Cu2+和Fe3+的荧光响应。
4.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使用Materials Studio 2019软件包中的Dmol3对UiO-67和RhB@UiO-67进行了几何优化和能级计算,以了解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真实样品分析:
   - 采用标准添加法,对中草药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中的Cu2+和Fe3+进行测定,验证了探针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分析测试:

1. 孔隙结构特性分析:
   - N2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RhB@UiO-67材料具有I型等温线特征,表明存在大量微孔。
   - BET比表面积、Langmuir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总孔体积随着RhB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 荧光性能测试:
   - RhB@UiO-67在乙醇中展现出最佳的荧光行为,且在不同时间间隔和pH水平下表现出良好的荧光稳定性。
3. 荧光检测Cu2+和Fe3+:
   - RhB@UiO-67 (1:6)对Cu2+和Fe3+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性,荧光强度比(I392/I581)与Cu2+和Fe3+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4. 抗干扰实验:
   - 在存在其他金属离子的条件下,RhB@UiO-67 (1:6)对Cu2+和Fe3+的荧光响应显示出良好的抗干扰性。
5. 再生能力评估:
   - 探针材料通过乙醇洗涤、离心和干燥过程可以恢复其初始荧光强度,显示出良好的再生能力。
6. 荧光猝灭机制研究:
   - 通过UV吸收谱、XPS和FTIR分析,揭示了Cu2+和Fe3+与RhB@UiO-67 (1:6)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了荧光猝灭。
7. 真实样品检测:
   - 在中草药样品中,RhB@UiO-67 (1:6)探针成功检测到Cu2+和Fe3+,回收率在100.8%到10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2.73%。
 
总结:
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RhB@UiO-67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痕量的Cu2+和Fe3+。该探针展现出了优异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性,检测限分别为2.76 μM和0.76 μM,远低于先前报道的值。此外,通过DFT计算和光谱分析,本文还探讨了荧光猝灭的潜在机制,包括CA、FRET和PET。
 


展望:
1. 探索这种新型探针在更广泛的实际样品中的应用,例如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检测。
2. 将这种探针技术扩展到其他重要金属离子的检测,以增强其多功能性。
3. 评估探针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生态兼容性。
 
A dual-responsive RhB-doped MOF probe for simultaneous recognition of Cu2+ and Fe3+
文章作者:Teng Zhang, Rui Cao, Jingying Li, Hanxiao Tang, Hang Su, Weisheng Feng & Zhijuan Zhang
DOI:10.1038/s41598-024-62177-x
文章作者: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4-62177-x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