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核壳结构MOF】:通过相工程实现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效渗透能转换:直接成像揭示的结构演变
【核壳结构MOF】:通过相工程实现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效渗透能转换:直接成像揭示的结构演变
摘要:
1)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赖志平&华南理工大学韩宇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J. Am. Chem. Soc. 2024, 146, 17)中通过使用2-磺基对苯二甲酸作为配体合成锆(或铪)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并通过简单的混合溶剂策略,实现了从常见的面心立方(fcu)拓扑结构到罕见的体心立方(jmt)拓扑结构的晶体相转变。
2)jmt相的MOFs具有高度开放的框架结构,可以看作是通过引入缺失簇缺陷而生成的fcu相的衍生物。利用超低剂量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明确识别了两种MOFs相、它们的中间态以及它们形成的新型核-壳结构。
3)此外,MOFs中磺酸基团的引入赋予了它们离子选择性,使它们适用于通过混合基质膜制造来收获渗透能。含有jmt相MOF的膜在50倍盐度梯度(NaCl:0.5 M|0.01 M)下展现出了10.08 W m–2的卓越峰值功率密度,超过了商业应用的5 W m–2阈值,这归因于这种新型MOF材料的大孔径、广泛孔隙率和丰富的磺酸基团的结合。
 
研究背景:
1)在催化、气体吸附和分离、药物输送和离子传输等多种应用中,定制MOFs的结构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在MOFs中创造结构缺陷是提高其在各种应用中性能的有效策略。
2)已有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配体或功能化的对苯二甲酸(BDC)衍生物来合成非fcu拓扑结构的UiO-66变体。
3)本文作者通过使用2-磺基对苯二甲酸(BDC-S)作为配体,并通过混合溶剂策略,实现了Zr(或Hf)基MOFs从fcu相到jmt相的逐步转变,并通过超低剂量HRTEM直接观察到了这一转变。
 
实验部分:
1) 使用不同的溶剂比例合成了Zr-BDC-S-fcu和Zr-BDC-S-jmt,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分析了它们的相组成。
2) 利用超低剂量HRTEM对合成的MOFs进行了结构表征,观察到了两种MOFs相、它们的中间态以及它们形成的核-壳结构。
3) 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备了新型的核-壳结构MOFs,并通过P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进行了表征。
4) 将磺酸化的MOFs作为填料材料,制备了混合基质膜(MMMs),并通过渗透能转换测试评估了膜的性能。
 
分析测试:
1) PXRD分析显示了Zr-BDC-S-fcu和Zr-BDC-S-jmt的共存,以及通过调整溶剂比例来调控相对含量。
2) HRTEM图像和对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揭示了两种MOFs相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中间产物中的共生关系。
3) N2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了Zr-BDC-S-jmt的孔容大约是Zr-BDC-S-fcu的两倍,BET表面积分别为667 m2 g–1和1282 m2 g–1。
4) 通过EDS和HAADF-STEM确认了核-壳结构MOFs的元素分布,证明了核和壳由不同的金属构成。
 
总结:
1)本文通过使用BDC-S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磺酸化MOFs,并通过不同的合成溶剂实现了从fcu相到jmt相的转变。
2)通过超低剂量HRTEM直接观察到了这一转变,并揭示了两种MOFs相的共生关系。
3)此外,利用种子生长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核-壳结构MOFs,并通过MMMs展示了其在渗透能转换中的潜在应用。这些发现突出了缺陷和相工程在提高MOFs在新型能源相关应用中的效能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
1)进一步探索不同缺陷结构的MOFs在其他能源转换和存储应用中的性能,以及这些缺陷结构如何影响MOFs的长期稳定性;
2)可以探索通过改变合成条件来调控MOFs中缺陷的类型和分布,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影响MOFs的物理化学性质;

 
Phase Engineering of Zirconium MOFs Enables Efficient Osmotic Energy Conversion: Structural Evolution Unveiled by Direct Imaging
文章作者:Cailing Chen, Lingkun Meng, Li Cao, Daliang Zhang, Shuhao An, Lingmei Liu, Jianjian Wang, Guanxing Li, Tingting Pan, Jie Shen, Zhijie Chen, Zhan Shi, Zhiping Lai*, and Yu Han*
DOI:10.1021/jacs.4c00716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0716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