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分离PFAS】:温度依赖的柔韧金属-有机框架对氟代丙烷/丙烯混合物的分子筛选
【MOF分离PFAS】:温度依赖的柔韧金属-有机框架对氟代丙烷/丙烯混合物的分子筛选
摘要:
浙江大学陈俐吭&鲍宗必老师等和福建师范大学张章静老师等报道的这篇文章中(Sci. Adv.10, eadj6473)报道了一种具有温度调控门效应的柔韧金属有机框架(Ca-tcpb),能够实现C3F8/C3F6分离,得到高纯度的C3F8。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框架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背景:
1)电子行业需要高选择性吸附分离C3F8和C3F6,传统分离方法效率低,需要新技术。
2)其他研究者尝试通过多种材料来实现分离,但效果不理想。
3)本文提出了利用柔韧金属有机框架实现C3F8/C3F6分离的新思路,通过温度调控门效应实现高效分离。
 

实验部分:
1)合成Ca-tcpb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了无色柱形晶体
2)通过动态负载实验证实了1a在分离10:90 C3F6/C3F8混合气体的高纯度和稳定回收性能,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3)比较了1a与其他常见多孔材料(如沸石和具有开放金属位点的MOFs)的吸附性能,发现1a在C3F6的平衡吸附量上表现优异,甚至超过了一些高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MOFs,显示出高效C3F6/C3F8分离。
4)分别评估了C3F6和C3F8在1a上的吸附热,发现C3F6的吸附热较高,证实了其强热力亲和力和可逆的吸附行为。
5)通过能斯特电位分布计算表征了1a、C3F6和C3F8之间的电荷分布情况,观察到由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极性差异导致正电位陷阱(PPT)的生成,有利于与C3F6或C3F8进行多点相互作用。
6)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DFT-D计算和PXRD原位实验,揭示了1a对C3F6和C3F8的吸附行为及结构变化,深入探究了其灵活的吸附机制和分子筛选效应。

分析表征:
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其结构,发现其晶胞参数为a = 5.1039(11) Å, b = 11.232(3) Å, c = 15.317(3) Å;进行了热分析和变温PXRD测试,表明材料在400°C以下具有热稳定性;通过N2吸附/脱附实验表征了1a的孔结构,BET比表面积为260.65 m2 g-1。
2)研究了C3F6和C3F8在1a上的吸附性能,发现1a对C3F6具有高亲和力,在298 K下吸附容量达到2.0 mmol g−1,而对C3F8表现为步骤吸附行为,随开启压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仅在298 K下为0.065 mmol g−1,显示出对C3F8的高排斥性。通过IAST计算,显示出超高的选择性和C3F6吸附量比(约30.5)。
3)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TG-DSC)测定了C3F6和C3F8在1a上的吸附热,结果显示1a对C3F6的吸附热为48.3 kJ mol−1,而对C3F8几乎没有吸附热,表明对C3F8的排斥作用。
4)在动态负载实验中,通过气相色谱仪在线监测,验证了1a在分离10:90 C3F6/C3F8混合物方面表现出高纯度(超过99.999%)和出色的回收率,证实了其在气体分离方面的优异性能。
 
总结:
1)该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灵活耐用的Ca-tcpb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实验和分析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C3F6/C3F8分离性能。
2)通过实验验证和结构表征,揭示了基于温度响应的筛选效应,实现了对C3F8的有效排斥和高效分离。
3)这一发现对于利用吸附剂的灵活性和宿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工业气体混合物高效分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展望:
未来作者可以进一步研究框架的稳定性和再生性;探索更多氟碳烷分离材料和方法,拓展研究领域。

Temperature-dependent molecular sieving of fluorinated propane/propylene mixtures by a flexible-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
文章作者:Wei Xia, Yisi Yang, Liangzheng Sheng, Zhijie Zhou, Lihang Chen,  Zhangjing Zhang, Zhiguo Zhang, Qiwei Yang, Qilong Ren, Zongbi Bao*
DOI: 10.1126/sciadv.adj6473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adv.adj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