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钴(II)配位环境变化下可晶态收缩/膨胀的柱状双层多孔框架的顶端配体取代、形状识别、蒸汽吸附现象及微量热研究
钴(II)配位环境变化下可晶态收缩/膨胀的柱状双层多孔框架的顶端配体取代、形状识别、蒸汽吸附现象及微量热研究
摘要:
作者水热合成2D柱状双层配位聚合物[Co(5-NH₂-bdc)(bpy)₀.₅(H₂O)]·2H₂O(1),其具1D通道和~400℃高稳定性。该框架可通过脱除/重新结合配位水及溶剂中MeOH、EtOH取代水,实现可逆单晶-单晶(SCSC)转变,Co(II)配位几何在八面体与四方锥间变化。脱水态2能识别线性分子,储存大尺寸分子并伴海绵状动态转变;微量热研究显示相关晶态-液态客体交换/包合为吸热反应。

研究背景:
1. 柔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应用潜力,但热脱除挥发性配位配体后稳定的MOFs少,将不饱和金属中心(UMCs)固定于MOF孔道实现SCSC转变仍具挑战;MOFs晶态客体交换/包合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对理解分子相互作用重要。
2. 作者选用合适次级结构单元与配体,设计Co(II)基柱状双层多孔框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微量热法,研究其SCSC转变及热力学性质,实现顶端配体取代与形状识别。
实验部分:
1. 材料合成:将Co(NO₃)₂·6H₂O(0.298g)、NaOH(0.080g)、5-氨基间苯二甲酸(0.316g)、4,4'-联吡啶(0.156g)与15mL水混合搅拌20min,130℃水热反应72h,得化合物1(产率60%);1在120℃真空加热2h得脱水态2;1浸泡于MeOH/EtOH得3/4;2浸泡于MeCN/丙炔醇得5/6。
2. 微量热实验:用RD496-III型微量热仪,298.15K下将8-10mg单晶与1mL溶剂混合,记录热谱图,测得反应摩尔焓ΔH°m为+12.68~+25.92kJ/mol。
3. 吸附实验:IGA-003装置298K测2对MeOH、EtOH、苯蒸汽吸附,151.1、70.5、113.4mbar时,每式量分别吸附1.7、1.2、0.7个分子。
分析测试:
1. X射线衍射:1属单斜晶系P2₁/c空间群,a=12.5918Å、b=7.6860Å、c=15.915Å,1D通道3.2×6.2Ų,空穴率16.8%;2单元胞体积降至1322.7ų,通道1.8×5.0Ų。
2. 热重分析(TG):1在~113℃失重14.5%(理论14.6%)得2,2稳定至400℃;3-6在不同温度释放客体/配位分子,如3在~125℃失重13.3%。
3. 红外(IR):3在2948、2832cm⁻¹有MeOH特征峰,4在2974、2901cm⁻¹有EtOH特征峰,5、6也有对应客体特征峰。
结果揭示材料具可逆结构转变、高稳定性及客体识别/储存能力,转变源于Co(II)配位几何变化与bpy柱剪切运动。

总结:
1. 合成高稳定性Co(II)基柱状双层MOF,实现多种可逆SCSC转变,阐明转变机理。
2. 首次报道该类MOF的顶端配体多溶剂取代及大尺寸分子储存,建立微量热研究晶态-液态反应方法。
3. 为设计“柔性”多孔材料提供思路,推动MOF在分离、储存领域应用。
Apical Ligand Substitution, Shape Recognition, Vapor-Adsorption Phenomenon, and Microcalorimetry for a Pillared Bilayer Porous Framework That Shrinks or Expands in Crystal-to-Crystal Manners upon Change in the Cobalt(II)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文章作者:Ming-Hua Zeng, Sheng Hu, Qing Chen, Gang Xie, Qi Shuai, Sheng-Li Gao, Li-Yuan Tang
DOI:10.1021/ic801794e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ic801794e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