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基于单一金属有机框架合成的3D纳米多孔碳和氧化钴电极用于不对称超级电容器
基于单一金属有机框架合成的3D纳米多孔碳和氧化钴电极用于不对称超级电容器
摘要:
作者通过优化退火条件,以ZIF-67为单一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选择性制备出纳米多孔碳和纳米多孔Co₃O₄。前者比表面积350 m²·g⁻¹且壁层高度石墨化,后者比表面积148 m²·g⁻¹且碳含量仅1.7 at%。两者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均表现出高电容,基于此构建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Co₃O₄//碳)工作电压窗口宽达1.6 V,能量密度36 W·h·kg⁻¹,功率密度最高8000 W·h·kg⁻¹,循环2000次稳定性良好。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不足限制应用,钴氧化物因高理论电容等优势受关注,但现有合成方法复杂、 reproducibility差;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多仅优化正极,正负电极同步调控难。
2. 本文创新:提出“一源两材”思路,以单一ZIF-67为前驱体,通过调控退火条件同步制备两种电极材料,兼顾孔隙结构与形貌可控性。
实验部分:
1. ZIF-67制备:将CoCl₂与PVP溶于甲醇,与2-甲基咪唑甲醇溶液混合搅拌1 h,室温老化24 h,洗涤干燥得紫色沉淀。
2. 纳米多孔碳制备:ZIF-67在N₂氛围中800℃碳化5 h,HF处理去除钴纳米颗粒,得纳米多孔碳。
3. 纳米多孔Co₃O₄制备:ZIF-67先在N₂氛围500℃预处理30 min,再在空气氛围350℃加热2 h,转化为Co₃O₄。
4. 超级电容器组装:分别以两种材料为电极,搭配6 M KOH电解液,组装对称及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并测试。
分析测试:
1. 形貌结构表征(SEM/TEM/XRD):两种材料均保留ZIF-67多面体形貌,Co₃O₄表面有15-20 nm纳米晶;碳材料为部分石墨化结构,Co₃O₄为立方相(JCPDS 42-1467)。
2. 孔隙特性测试(BET):纳米多孔碳比表面积350 m²·g⁻¹,孔径集中在3 nm和5-15 nm;Co₃O₄比表面积148 m²·g⁻¹,以介孔为主。
3. 化学组成分析(XPS):碳材料含C 90.8 at%、N 5.1 at%;Co₃O₄含Co 36.9 at%、O 57.4 at%,存在Co²⁺/Co³⁺氧化态。
4. 电化学测试(CV/GCD):碳电极在5 mV·s⁻¹下电容272 F·g⁻¹;Co₃O₄电极同条件下电容504 F·g⁻¹;不对称器件1.6 V下能量密度36 W·h·kg⁻¹。
5. 机理揭示:高比表面积提供充足反应位点,3D多孔结构加速离子传输,协同提升电容性能。

总结:
1. 主要研究结果:成功从单一前驱体制备两种高性能电极材料,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表现出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稳定性。
2. 创新突破:实现“一源两材”合成策略,简化电极制备流程,同步优化正负电极性能。
3. 潜在意义: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合成提供新路径,推动高性能储能器件发展。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Using 3D Nanoporous Carbon and Cobalt Oxide Electrodes Synthesized from a Sing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uthors: Rahul R. Salunkhe, Jing Tang, Yuichiro Kamachi, Teruyuki Nakato, Jung Ho Kim, Yusuke Yamauchi
DOI: 10.1021/acsnano.5b01790
Link: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b01790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