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Cu₄I₄(DABCO)₂]发光异构金属有机框架的可逆互变
[Cu₄I₄(DABCO)₂]发光异构金属有机框架的可逆互变
摘要:
制备并表征了[Cu₄I₄(DABCO)₂]的两种结晶异构MOF(I和II),I通过水溶液或溶剂热反应制得,II通过乙腈中反应制得。二者均具多孔性,发光性能不同,且可在特定条件下可逆互变。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Cu(I)碘化物与双齿配体构建的MOF中,类立方烷簇MOF较少;虽有Cu(I)异构体互变报道,但基于卤化物簇的异构MOF可逆互变研究不足。
2. 本文创新:首次报道[Cu₄I₄(DABCO)₂]的两种异构MOF,揭示其溶剂蒸气/加热诱导的可逆互变特性,探究结构与温度依赖的发光性能关联。
实验部分:
1. 实验名称:MOF I的合成;步骤:将1 mmol CuI溶于饱和KI水溶液,加入1.2 mmol DABCO的水溶液,搅拌后离心洗涤;结果:得到白色粉末,UV下呈橙色发射。
2. 实验名称:MOF II的合成;步骤:70℃下,将1.2 mmol DABCO的乙腈溶液加入1 mmol CuI的乙腈溶液,回流3 h后离心洗涤;结果:获白色粉末,UV下呈黄色发射,三层结晶法可得单晶。
3. 实验名称:异构体互变实验;步骤:I暴露于乙腈/甲醇蒸气3天,II在密封容器中250℃加热20 min;结果:I定量转化为II,II可逆转化为I。
分析测试:
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两种异构体衍射峰与计算图谱吻合,互变后衍射峰完全转变为目标异构体特征峰。
2. 热分析(TGA/DSC):结果:II在40-160℃失重(溶剂脱附),200℃以上分解;DSC显示II加热有宽吸热峰。
3. 荧光光谱:结果:I在295K发射峰580nm(寿命8.0μs),77K为590nm(15.0μs);II在295K发射峰556nm(13.4μs),77K为578nm(13.5μs)。
4. 晶体结构分析:结果:II为四方晶系(P4/mcc),293K时a=b=18.2095(14)Å,c=16.0985(17)Å,溶剂可及体积占20.5%。
5. 性质与机理:两种异构体的发光源于簇中心激发态,Cu···Cu距离随温度变化导致发射峰位移,堆积方式差异调控其互变与发光性能。

总结:
1. 主要研究结果:成功合成两种异构MOF,明确其结构、发光性能及可逆互变条件。
2. 创新突破:发现溶剂蒸气/加热诱导的异构MOF可逆互变,建立结构-发光性能关联。
3. 潜在意义:为功能发光MOF的设计及气体存储、传感应用提供新思路。
Reversible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Luminescent Isomer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of [Cu₄I₄(DABCO)₂]
文章作者:Dario Braga, Lucia Maini, Paolo P. Mazzeo, Barbara Ventura
DOI:10.1002/chem.200900743
文章链接: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hem.200900743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