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OF-177】室温下具有超高二氧化碳储存容量的金属有机框架
【MOF-177】室温下具有超高二氧化碳储存容量的金属有机框架
摘要:
研究者合成并表征了9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通过重力法测定其室温下二氧化碳吸附容量。结果显示,MOF-177的二氧化碳吸附容量最高,达33.5 mmol/g(35 bar),远超沸石13X(7.4 mmol/g)和MAXSORB碳(25 mmol/g);部分IRMOFs系列MOF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且MOFs的吸附台阶压力与孔径相关,可通过功能化调控吸附性能。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电厂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脱除常用冷却加压或胺水溶液吸附法,成本高、效率低;其他方法如氧化物化学吸附、多孔材料物理吸附,存在吸附可逆性差或难以分子级调控容量的问题。沸石13X室温下二氧化碳吸附容量最高仅7.4 mmol/g(32 bar),MAXSORB碳为25 mmol/g(35 bar)。
2.本文创新:选用具有有序结构、高稳定性和高孔隙率的MOFs材料,系统研究9种不同结构与功能的MOFs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发现MOF-177等MOFs具有超高吸附容量,且可通过孔径和官能团调控吸附特性,为二氧化碳储存提供新方向。
 
实验部分:
1.MOFs合成与活化:如MOF-2由ZnCl₂与对苯二甲酸(H₂BDC)在DMF中反应,经水洗、真空加热(60℃至150℃)活化,得比表面积345 m²/g样品;MOF-177由Zn(NO₃)₂·6H₂O与4,4',4''-苯-1,3,5-三基三苯甲酸(H₃BTB)在DEF中100℃反应20小时,CHCl₃交换后125℃真空活化6小时,比表面积4508 m²/g。
2.二氧化碳吸附测试:惰性气氛下,将活化后的MOF样品置于高压吸附装置,室温下逐步增加二氧化碳压力,平衡后记录重量变化并校正浮力,绘制吸附等温线。
3.参比材料测试:活化碳(Norit RB2)经300℃加热5小时活化(比表面积1184 m²/g),同条件下测试二氧化碳吸附性能作参比。
 
分析测试:
1.BET比表面积与孔容分析:MOF-2比表面积345 m²/g、孔容0.136 cm³/g;MOF-177比表面积4508 m²/g、孔容1.75 cm³/g;9种MOFs比表面积345-4508 m²/g,孔容0.136-1.75 cm³/g,表明孔隙结构差异显著。
2.粉末X射线衍射(PXRD)与热重分析(TGA):PXRD证实活化后MOFs晶体结构与模拟一致;TGA显示MOFs在300℃以下热稳定,如MOF-177在700℃前无明显重量损失,说明其高热稳定性。
3.二氧化碳吸附性能测试:35 bar下,MOF-177吸附容量33.5 mmol/g,IRMOF-1为21.7 mmol/g,Cu₃(BTC)₂为10.7 mmol/g;IRMOFs-3、6、11、1吸附等温线呈S型,MOF-2、MOF-505等为I型等温线,台阶压力随孔径减小而降低。
4.机理总结:MOFs二氧化碳吸附容量与比表面积正相关,官能团影响吸附作用(如IRMOF-3的氨基增强与CO₂相互作用),孔径决定吸附台阶压力,实现吸附性能调控。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确定MOF-177为室温下超高CO₂吸附容量材料,揭示MOFs结构与CO₂吸附性能关系,建立参比材料对比体系。
2.创新突破:首次系统验证MOFs在CO₂储存的优势,发现官能团与孔径对吸附性能的调控作用,实现吸附容量与压力匹配的精准设计。
3.潜在意义:为电厂烟道气CO₂脱除提供高效材料,推动MOFs在气体分离领域应用,为多孔材料吸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Exceptionally High Capacity for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at Room Temperature
文章作者:Andrew R. Millward, Omar M. Yaghi
DOI:10.1021/ja0570032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0570032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