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Cu-THQ】二维半导体铜六羟基苯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路线
【Cu-THQ】二维半导体铜六羟基苯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路线
摘要: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c-MOFs)在储能和电催化领域表现优异,本文首次采用动力学控制法,以乙二胺为竞争配位试剂,用Cu(II)与六羟基苯(HHB)合成出M₃(C₆X₆)₂(X=NH、S)家族的氧类似物Cu-HHB(即Cu₃(C₆O₆)₂);还提出以四羟基对苯醌(THQ)为原料的经济合成法。Cu-HHB相邻二维层呈部分交错堆积,带隙约1 eV,将其加入M₃(C₆X₆)₂家族,有助于深入研究有机连接体和金属的影响,拓宽该类材料应用范围。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M₃(C₆X₆)₂(X=NH、S)家族c-MOFs性能优异,但将其拓展到氧类似物M₃(C₆O₆)₂面临合成挑战;传统合成用还原态有机连接体,易氧化且需复杂保护,阻碍规模化生产。
2.本文创新:用乙二胺调控反应动力学,避免氢氧化物副产物,提升Cu-HHB结晶度;提出以THQ为原料的“捷径”合成法,简化步骤,无需复杂保护。
 
实验部分:
1.Cu-HHB合成:将Cu(NO₃)₂·2.5H₂O(26.6mg,0.33mmol)与3当量乙二胺溶于5mL脱气水,HHB(10mg,0.058mmol)溶于5mL脱气水后转入铜溶液,500rpm室温搅拌1小时,过滤后用50mL水(2次)、25mL丙酮(2次)洗涤,80℃烘干,获深蓝色沉淀;放大实验时,各试剂用量按比例增加,氮气保护下搅拌12小时。
2.Cu-THQ合成:THQ(300mg,1.74mmol)溶于100mL脱气水(氮气保护),Cu(NO₃)₂·2.5H₂O(532mg,2.29mmol)与乙二胺(0.23mL,3.45mmol)的100mL脱气水溶液转入THQ溶液,500rpm室温搅拌12小时,后处理同Cu-HHB。
3.Cu-RA和Cu-HKH合成:以间苯三酚羧酸(RA)、六酮环己烷(HKH)为原料,3当量乙二胺,氮气保护下500rpm室温搅拌1小时,获深红色沉淀,后处理同上,但产物与Cu-HHB结构不同。
 
分析测试:
1.结构表征:XRD显示Cu-HHB为C心正交晶系(a=13.108Å,b=21.592Å,c=5.924Å),层间距2.96Å;TEM观察到片状形貌和椭圆孔结构。
2.孔隙分析:60℃水处理后Cu-HHB的N₂吸附BET比表面积约158m²/g,Cu-THQ约143m²/g。
3.电子性质:XPS显示Cu主要为+2价;UV-Vis-NIR测得带隙约1eV;van der Pauw法测其室温电导率7.3×10⁻⁸S/cm,105℃时达2.0×10⁻⁶S/cm,活化能0.46eV。
4.元素分析:Cu-HHB化学式为[Cu₃(C₆O₆)₂(NH₃CH₂CH₂NH₃)₁.₃₆],Cu-THQ为[Cu₃(C₆O₆)₂(NH₃CH₂CH₂NH₃)₁.₄₆]。
5.结果揭示:Cu-HHB具半导体特性,部分交错堆积使其有固有孔隙,乙二胺助于调控晶体生长和电荷平衡。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成功合成Cu-HHB及其经济合成路线,明确其结构、孔隙、电子和导电性能。
2.创新突破:首创氧类似物Cu-HHB的动力学控制合成法,提出THQ原料简化路线。
3.潜在意义:丰富c-MOFs库,为电子、传感、储能等领域提供新材料,推动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6. 引文信息
Synthetic Routes for a 2D Semiconductive Copper Hexahydroxybenzen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文章作者:Jihye Park, Allison C. Hinckley, Zhehao Huang, Dawei Feng, Andrey A. Yakovenko, Minah Lee, Shucheng Chen, Xiaodong Zou, Zhenan Bao
DOI:10.1021/jacs.8b06666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6666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