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Cr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去除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Cr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去除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多孔铬苯二甲酸盐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MIL-101与MIL-53对水溶液中有害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MIL-101的吸附容量和动力学常数均大于MIL-53,体现了孔隙率和孔径对吸附的重要性。经乙二胺接枝(ED-MIL-101)及质子化(PED-MIL-101)改性后,MIL-101性能提升,吸附容量和动力学常数按MIL-101<ED-MIL-101<PED-MIL-101顺序排列。PED-MIL-101吸附容量随溶液pH升高而降低,说明吸附存在阴离子MO与阳离子吸附剂间的静电作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实验显示该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且熵增是吸附的驱动力。MIL-101系列材料经水超声处理后可重复使用,证明MOF材料是潜在的可重复使用阴离子染料吸附剂。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
行业问题:纺织、皮革等众多行业产生大量有色废水,染料稳定难降解,部分有毒致癌,危害水质与环境,去除难度大。
研究现状:现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去除方法中,吸附法因无需高温、可同时去除多种色素等优势受关注,已研究的吸附剂包括铵功能化MCM-41、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活性炭、生物聚合物等,但尚未有将铬苯二甲酸盐类MOF材料用于染料去除的报道。
(2)本文创新
首次将MIL-101、MIL-53两种铬苯二甲酸盐MOF材料用于甲基橙吸附去除研究。
- 对MIL-101进行乙二胺接枝及质子化改性,提升吸附性能,探究改性后材料吸附机理,且验证了材料的重复使用性。
实验部分:
1.材料制备实验
- 步骤:按文献方法制备MIL-53、MIL-101;依文献方法对MIL-101进行乙二胺接枝得ED-MIL-101;将ED-MIL-101用0.1M HCl溶液在室温下酸化6h得PED-MIL-101;购买颗粒度2-3mm的活性炭。
- 结果:成功制备并获得四种MOF相关材料及活性炭,为后续吸附实验提供材料。
2.吸附性能测试实验
- 步骤:制备1000ppm MO储备液,稀释得到5-200ppm不同浓度溶液;吸附剂在100℃真空下干燥过夜,取约10mg加入50mL固定浓度(20-200ppm)、pH为5.6的MO溶液中,25℃磁力搅拌10min-12h;吸附后用0.5μm PTFE疏水注射器过滤,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464nm)测吸光度,结合校准曲线算MO浓度;分别在25、35、45℃下进行吸附实验以获取热力学参数;调节MO溶液pH(0.1M HCl或NaOH)探究pH影响;使用750W、振幅35%的超声仪,将0.05g用过的吸附剂在25mL水中超声60min(温度升至65-70℃),干燥后重复吸附。
- 结果:得到不同吸附剂在不同初始浓度、温度、pH下的吸附量及动力学数据,如PED-MIL-101在25℃时最大吸附容量194mg/g,且材料可重复使用,两次重复使用后吸附量仍较高。
3.动力学与热力学分析实验
- 步骤:采用伪一级(ln(qe-qt)=ln qe -k1t)和伪二级(t/qt=1/(k2qe²)+t/qe)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数据;用朗缪尔吸附等温线(Ce/qe=Ce/Q0 +1/(bQ0))计算最大吸附容量Q0;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RT ln b)、范特霍夫方程(ln b=ΔS/R -ΔH/(RT))计算热力学参数ΔG、ΔH、ΔS。
- 结果: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R²多接近1),如PED-MIL-101在50ppm时k2为3.04×10⁻³g/(mg·min);PED-MIL-101吸附ΔH=29.5kJ/mol,ΔS=208J/(mol·K),ΔG为负值,证明吸附自发吸热且熵增。
分析测试:
1.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分析(Micromeritics Tristar II 3020)
- 结果:活性炭BET表面积1068m²/g,总孔容0.50cm³/g,孔径<1.0nm;MIL-53 BET表面积1438m²/g,总孔容0.55cm³/g,孔径<1.0nm;MIL-101 BET表面积3873m²/g,总孔容1.70cm³/g,孔径1.6、2.1nm;ED-MIL-101 BET表面积3491m²/g,总孔容1.37cm³/g,孔径1.4、1.8nm;PED-MIL-101 BET表面积3296m²/g,总孔容1.18cm³/g,孔径1.4、1.8nm。
- 揭示性质:MOF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容远大于活性炭,MIL-101系列材料改性后比表面积和孔容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数值,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宜孔径为吸附提供更多位点。
2.紫外分光光度分析(Shimadzu UV-1800)
- 结果:在464nm波长下测定MO溶液吸光度,结合pH5.6下5-50ppm标准溶液绘制的校准曲线,可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MO浓度,进而得到吸附量,如MIL-101在25℃、50ppm初始浓度下吸附量低于PED-MIL-101。
- 揭示性质:能精准量化MO浓度变化,为吸附容量、动力学等参数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反映不同吸附剂对MO的吸附能力差异。
3.动力学与等温线拟合分析
- 结果:伪一级动力学中,PED-MIL-101在30ppm时k1=0.0465/min,R²=0.998;伪二级动力学中,其在50ppm时k2=3.04×10⁻³g/(mg·min),R²=0.999;朗缪尔拟合得PED-MIL-101 Q0=194mg/g。
- 揭示性质:伪二级动力学更符合吸附过程,说明吸附为化学吸附主导;朗缪尔等温线拟合良好,表明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PED-MIL-101吸附容量最大。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
- 明确了MIL-101系列MOF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优于MIL-53和活性炭,且改性后性能提升。
- 阐明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熵增是驱动力,静电作用是重要吸附机理,材料可重复使用。
(2)创新突破
- 首次将铬苯二甲酸盐MOF材料用于甲基橙吸附,拓展了MOF材料应用领域。
- 通过改性优化MOF材料吸附性能,深入探究吸附机理,为MOF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3)潜在意义和引用
- 为工业染料废水处理提供新型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吸附剂选择,推动环保领域吸附材料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MOF材料改性及吸附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Adsorptive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porous chromium-benzenedicarboxylates
文章作者:Enamul Haque, Ji Eun Lee, In Tae Jang, Young Kyu Hwang, Jong-San Chang, Jonggeon Jegal, Sung Hwa Jhung
DOI:10.1016/j.jhazmat.2010.05.047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1000630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