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SIFSIX-3】纳米多孔氟化金属有机框架基膜用于二氧化碳捕获
【SIFSIX-3】纳米多孔氟化金属有机框架基膜用于二氧化碳捕获
摘要:
研究团队发现纳米多孔氟化金属有机框架(MOFs)SIFSIX-3-M(M=Zn、Cu、Ni)是优异的CO₂选择性吸附剂,其一维通道中氟基团周期性排列,对CO₂吸附选择性高。团队首次采用液相外延(LPE)法,在多孔氧化铝基底上成功制备出连续、均匀且无缺陷的SIFSIX-3-M(M=Ni或Cu)纯MOF膜。单气体和混合气体渗透测试表明,该膜具有CO₂选择性,对H₂和CH₄的CO₂选择性源于其功能性收缩通道中CO₂选择性吸附。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和研究现状:化石燃料经济导致大量CO₂排放,现有捕集技术能耗高、成本高;膜分离虽有优势,但MOF膜制备难,需构建连续无缺陷薄膜,且纯MOF膜用于CO₂/H₂和CO₂/CH₄分离的研究较少。
2.本文创新:首次用LPE法制备SIFSIX-3-M(M=Ni或Cu)纯MOF膜,解决传统溶剂热法制备薄膜不连续的问题;将SIFSIX-3-M从吸附剂拓展为膜材料,实现CO₂选择性分离。
实验部分:
1.SIFSIX-3-M(M=Cu、Ni)本体材料溶剂热合成:
-步骤:Cu体系:1当量CuSiF₆·xH₂O甲醇溶液与4当量吡嗪甲醇溶液混合;Ni体系:1当量NiSiF₆·xH₂O甲醇溶液与4当量吡嗪甲醇溶液混合,尝试不同反应条件(比例、浓度、时间、温度)。
-结果:均生成粉末(Cu体系浅紫色,Ni体系浅绿色),但未获连续薄膜。
2.LPE法制备SIFSIX-3-M(M=Cu、Ni)膜:
-Cu膜步骤:清洁活化的氧化铝基底在65℃下浸于0.13M CuSiF₆甲醇溶液10分钟,甲醇冲洗后,65℃浸于0.5M吡嗪甲醇溶液10分钟,再冲洗,此为1个生长周期,共30个周期。
-Ni膜步骤:同Cu膜,仅吡嗪甲醇溶液浓度为0.26M,共30个周期。
-结果:获连续、均匀无缺陷膜,Cu膜使基底呈蓝色,Ni膜厚约5μm。
3.气体渗透测试:
-单气体测试(Ni膜):用定容变压装置,35℃下高真空 evacuation,2bar进料压力,监测下游压力,至少10个时滞后达稳态。
-混合气体测试(Cu、Ni膜):用变压-连续渗透物组成分析技术,先通He建立基线,再通30/70的CO₂/H₂或50/50的CO₂/CH₄混合气体,40-50cc/min通量,MS监测至稳态。
-结果:Ni膜CO₂渗透率约9Barrer,CO₂/N₂选择性4、CO₂/O₂3.6、CO₂/CH₄2;Cu膜CO₂/H₂选择性约27、CO₂/CH₄14.6;Ni膜混合气体CO₂/H₂选择性20.4、CO₂/CH₄9.9。
分析测试:
1.X射线衍射(XRD):
-结果:SIFSIX-3-Cu和Ni膜的XRD图谱与计算图谱峰位匹配,Ni膜2θ=12.4°(100)峰强,表明优先取向生长。
-揭示性质:膜为纯相SIFSIX-3-M,Ni膜一维通道利于气体通过。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结果:Cu、Ni膜表面晶粒致密、互联,无裂纹和针孔;Ni膜截面显示无晶粒进入基底孔,厚约5μm。
-揭示性质:膜连续无缺陷,质量高。
3.气体传输系数计算(Ni膜):
-结果:H₂到CO₂扩散系数降约20倍;CO₂溶解度系数高于其他气体。
-揭示性质:气体扩散受分子大小影响,CO₂高溶解度源于膜对其高吸附亲和力。

总结:
1.主要研究结果:成功用LPE法制备SIFSIX-3-M(M=Cu、Ni)膜,膜连续无缺陷,具有良好CO₂选择性。
2.创新突破:首次将LPE法用于SIFSIX-3-M膜制备,实现吸附剂到膜材料的拓展。
3.潜在意义:为MOF膜用于CO₂捕集提供新思路,助力混合基质膜研究。
Nanoporous Fluorin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Membranes for CO₂ Capture
文章作者:Valeriya Chernikova, Osama Shekhah, Youssef Belmabkhout, Mohamed Eddaoudi*
DOI:10.1021/acsanm.0c00909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m.0c0090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