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HKUST-1薄膜】通过功能化自组装单层调控金属有机框架Cu₃(BTC)的取向生长
【HKUST-1薄膜】通过功能化自组装单层调控金属有机框架Cu₃(BTC)的取向生长
摘要:
本文(J. Am. Chem. Soc. 2007, 129, 26)作者首次报道在多官能化自组装单层(SAM)上可控、取向生长HKUST-1(Cu₃(BTC)₂)薄膜。通过在金基底上分别引入-COOH、-OH及-CH₃端基SAM,诱导晶体沿[100]或[111]方向择优取向,实现膜孔道方向的可编程化,为气体分离膜与化学传感器奠定基础。

研究背景:
2.1 行业问题:MOF虽具备优异孔性,但传统粉末难以加工成取向薄膜,限制其在膜分离和传感中的应用。
2.2 本文创新:借鉴无机晶体在功能化表面取向生长的策略,首次将-SAM化学引入MOF薄膜制备,实现分子级取向控制。
实验部分:
1) SAM制备:将金片(10×13 mm²)经piranha+氧等离子清洗后,浸入1 mM乙硫醇溶液(-COOH、-OH或-CH₃端基)48 h。
2) HKUST-1母液:Cu(NO₃)₂·2.5H₂O(3.6 mmol)与H₃BTC(2.0 mmol)于EtOH/H₂O中75 °C静置8天,过滤得澄清结晶母液。
3) 薄膜生长:将SAM修饰金片面朝下置于母液中,室温静置8–210 h,得~600 nm厚连续薄膜;用SEM、XRD跟踪不同时间晶体形貌与取向演变。
分析测试:
1) XRD:-COOH-SAM样品(200)/(400)峰占主导,取向度>90%,晶向[100];-OH-SAM样品(222)峰最强,取向[111];-CH₃-SAM无择优取向。
2) SEM:16 h出现150–200 nm近八面体晶核,45 h长至1 µm,112 h形成致密单层膜。
3) RAIR:证实SAM端基在金表面成功组装,振动峰位符合文献值。
结果表明,端基-COOH与Cu²⁺轴向空位螯合诱导[100]生长;-OH与弱配位水相似作用诱导[111]生长;-CH₃仅范德华力,取向随机。

总结:
1) 结果:实现HKUST-1在厘米尺度上的取向薄膜制备,取向由SAM端基决定。
2) 创新:首次建立MOF/SAM界面取向生长模型。
3) 意义:为MOF膜分离器、取向微传感器提供普适制备范式。
Oriented Growth of th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u₃(BTC)₂(H₂O)₃·xH₂O Tunable with Functionaliz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文章作者:Enrica Biemmi, Camilla Scherb, Thomas Bein
DOI:10.1021/ja0701208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070120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