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Zn-ox-matz】设计双功能柔性金属有机框架微孔环境助力三元混合物中乙烯分离
【Zn-ox-matz】设计双功能柔性金属有机框架微孔环境助力三元混合物中乙烯分离
摘要:
北德克萨斯大学马胜前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8419)中设计出柔性金属有机框架(FMOF)Zn-ox-matz,其具备特殊双功能微孔环境,可高效一步分离三元混合物里的乙烯(C₂H₄) 。经吸附等温线与动态突破实验验证,该FMOF对二氧化碳(CO₂)、乙炔(C₂H₂)吸附选择性高于乙烯,能从CO₂/C₂H₂/C₂H₄三元混合物分离出乙烯。理论计算和模拟明晰其柔性吸附过程与分离机理:双功能使材料对CO₂和C₂H₂结合力强,同时抑制对C₂H₄吸附,实现高选择性,在工业乙烯分离领域潜力巨大。
 
研究背景:
1)行业难题:乙烯是石化工业核心原料,工业生产时会混入CO₂、C₂H₂杂质,这些杂质会毒化下游催化剂,需提纯到聚合物级纯度(99.95%以上) 。因三者物理性质相近(动力学直径约3.3 - 4.2 Å ),分离难度极大。传统分离法(如贵金属催化加氢、有机胺吸收)流程繁杂、能耗高且污染环境,急需高效绿色替代技术。
2)现有方案:
 吸附分离技术因低能耗受关注,但传统吸附剂(活性炭、沸石)选择性与容量欠佳。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结构可调成研究热点,像SIFSIX系列借孔径筛分实现分离,可多数MOFs难一步处理三元混合物,工作容量与选择性也不理想。
 柔性MOFs(FMOFs)能借结构变换增强分离性能,不过柔性调控复杂,难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选择性响应。
3)本文创新:首次设计双功能FMOF(Zn-ox-matz),整合含氨基、甲基的三唑配体构建特殊微孔环境。氨基增强对CO₂、C₂H₂的结合,甲基调节对C₂H₂的动态吸附行为并排斥C₂H₄,结合柔性框架“门控效应”,一步去除三元混合物里的CO₂和C₂H₂,解决传统材料难兼顾选择性与容量的问题。
 
实验部分:
1. 材料合成
1)Zn-ox-matz的合成:
实验步骤:把ZnCO₃(0.125 g)、草酸(0.09 g)、3 - 甲基 - 1,2,4 - 三唑(0.277 g)、3 - 氨基 - 1,2,4 - 三唑(0.140 g)、水(4 mL)和正丁醇(2 mL)混合,放进20 mL聚四氟乙烯高压釜,室温搅拌30分钟后,180℃加热3天。自然冷却后,用甲醇和丙酮分别浸泡3天,50℃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
实验结果:成功合成Zn-ox-matz,¹H NMR显示甲基与氨基比例约1:1,PXRD证实其晶相纯度。
2)对照样品合成:
实验步骤:用相同方法,仅把配体换成3 - 氨基 - 1,2,4 - 三唑(Zn - ox - atz)或3 - 甲基 - 1,2,4 - 三唑(Zn - ox - mtz) 。
实验结果:得到两种单功能对照材料,用于对比双功能的协同效应。
2. 气体吸附性能测试
1)实验步骤:样品经120℃真空脱气24小时,用BSD660M分析仪测298 K和273 K下CO₂、C₂H₂、C₂H₄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容量与选择性。
2)实验结果:Zn-ox-matz在298 K、1 bar时,CO₂吸附量84 cm³/g,C₂H₂为68 cm³/g,C₂H₄仅8 cm³/g;CO₂/C₂H₄选择性达1293.7,C₂H₂/C₂H₄选择性4.2,明显高于单功能材料。
3. 动态突破实验
1)实验步骤:将0.8073 g样品填进15 cm×0.4 cm不锈钢柱,100℃真空活化8小时,通入CO₂/C₂H₂/C₂H₄(1/1/98)混合气体(流速2 mL/min),用气相色谱监测出口气体浓度,测试不同温度、压力和流速下的分离性能。
2)实验结果:C₂H₄最先穿透(0.62 min·g⁻¹),接着是C₂H₂(8.36 min·g⁻¹)和CO₂(197.51 min·g⁻¹),可直接获得99.95%纯度的C₂H₄,产率1.60 mmol/g;3 bar压力下产率提升到6.46 mmol/g,性能优于多数报道的MOFs。
4. 稳定性与循环实验
1)实验步骤:把Zn-ox-matz分别浸泡在pH 1 - 14溶液及有机溶剂中24小时,测试PXRD和吸附性能;进行5次吸附 - 脱附循环,评估再生性。
2)实验结果:处理后PXRD图谱无明显变化,CO₂吸附容量保持率>95%;5次循环后突破曲线重合,说明材料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优异。
 
分析测试:
1. 结构与结晶性表征
1)粉末X射线衍射(PXRD):
 结果:Zn-ox-matz的特征峰在7.5°、11.2°,和模拟非互穿结构吻合(Rwp = 2.44%),经酸、碱及溶剂处理后峰形不变。
 分析:材料结晶性和化学稳定性高,双功能基团未破坏晶格结构。
2)氮气与CO₂吸附 - 脱附:
 结果:77 K下N₂吸附量低(典型超微孔特征),195 K下CO₂吸附计算得BET比表面积439 m²/g,孔容0.235 cm³/g,NLDFT孔径分布为3.9 Å和4.1 Å。
 分析:窄孔径和CO₂分子尺寸(3.3 Å)匹配,利于选择性吸附。
2. 化学结构与表面性质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结果:3371 cm⁻¹处是 - NH₂伸缩振动,2962 cm⁻¹处是 - CH₃的C - H振动,证实双功能基团存在。
 分析:氨基和甲基成功引入框架,为气体吸附提供活性位点。
2)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结果:Zn 2p₃/₂结合能1021.8 eV,N 1s显示氨基(399.2 eV)和三唑环(398.6 eV)的特征峰。
 分析:Zn与配体配位稳定,双功能基团化学状态明确。
3. 吸附热力学与机理
1)吸附热(Qst):
 结果:Zn-ox-matz对CO₂的Qst为39.89 kJ/mol,C₂H₂为25.71 kJ/mol,C₂H₄为20.81 kJ/mol。
 分析:CO₂和材料相互作用最强,为高选择性提供热力学支撑。
2)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结果:CO₂和甲基氢形成O…H氢键(2.74 - 3.06 Å),和三唑环形成C…N作用(3.17 - 3.31 Å),结合能44.90 kJ/mol;C₂H₂借C - H…π作用结合(结合能26.02 kJ/mol);C₂H₄仅和草酸氧形成弱氢键(结合能19.42 kJ/mol)。
 分析:多重相互作用增强对CO₂和C₂H₂的吸附,C₂H₄因空间位阻和弱作用力被排斥。
4. 动态吸附与扩散机理
1)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果:CO₂扩散能垒0.0944 eV(易扩散),C₂H₂为0.299 eV(受甲基调控),C₂H₄达2.178 eV(扩散受阻)。
 分析:孔径和功能基团协同调控气体扩散速率,进一步放大选择性。
 


总结:
1)成功设计合成双功能柔性MOF(Zn-ox-matz),借氨基和甲基协同作用,实现对CO₂和C₂H₂的强吸附及对C₂H₄的排斥。
2)材料在三元混合物中一步分离出99.95%纯度的C₂H₄,3 bar压力下产率6.46 mmol/g,CO₂/C₂H₄选择性1293.7,性能优于多数现有吸附剂。
3)明晰分离机理:双功能基团提供多重吸附位点,柔性框架借“门控效应”调节C₂H₂吸附,窄孔径抑制C₂H₄扩散。
4)材料化学稳定性和循环性优异,在潮湿环境中仍能高效分离,具备工业应用潜力。
 
Engineering the Microporous Environment of Flexi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Bifunctionality for Promoting the Separation of Ethylene from a Ternary Mixture
文章作者:Kang Wang, Yao Jiang, Hui Zhang, Shaojun Jia, Qi Wang, Peng Cui, Thamraa AlShahrani, Shengqian Ma
DOI:10.1002/anie.202508419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841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