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TFPA-TA COF】通过构象效应增强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中的气体吸附性能
【TFPA-TA COF】通过构象效应增强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中的气体吸附性能
摘要:
清华大学徐宏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Chem. Mater. 2025)中报道了三种具有pts拓扑结构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3D COFs),通过调控单体结构实现构象效应调控,成功构建非互穿结构的pts-TFPA-TA。该材料具有超高比表面积(2458 m²/g),暴露丰富的亚胺(-C=N-)和乙烯基(C=C)活性位点,在77 K、1 bar下氢气吸附量达2.14 wt%,70 bar下总吸附量6.12 wt%,优于多数已报道的多孔材料。循环实验显示,35 bar下10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保持率>99.5%,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构象效应(非互穿结构)通过提高比表面积和增强吸附热(8.1 kJ/mol)提升气体吸附性能,为高效储氢材料设计提供了新范式。

研究背景:
1. 行业问题:三维共价有机框架(3D COFs)因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在气体吸附中潜力巨大,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瓶颈:一是易形成互穿结构,导致比表面积降低(通常<1500 m²/g);二是吸附位点暴露不足,与氢气等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弱(吸附热<6 kJ/mol),难以满足高效储氢需求(如美国能源部DOE要求的高比表面积>5000 m²/g)。
2. 其他解决方案:
金属有机框架(MOFs):如IRMOF-20的氢气吸附量可达5.5 wt%(77 K,70 bar),但合成成本高且水稳定性差,在潮湿环境中易分解。
高连接度3D COFs:通过增加单体连接数抑制互穿,如hea拓扑COF的比表面积可达3000 m²/g,但合成难度大、产率低(<30%),且成本高昂。
疏水改性COFs:减少气体吸附过程中的水干扰,但会降低材料对极性气体(如CO₂)的亲和力,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3. 本文创新:提出“构象效应调控”策略,通过选择短链单体(如1,3,5,7-四(4-甲酰基苯基)金刚烷(TFPA)和1,1,2,2-四(4-氨基苯基)乙烯(ETTA)),成功构建非互穿的pts拓扑结构(pts-TFPA-TA)。该结构避免了互穿导致的比表面积损失(达2458 m²/g),同时暴露更多亚胺(-C=N-)和乙烯基(C=C)活性位点,通过范德华力增强与氢气的相互作用(吸附热提升至8.1 kJ/mol),解决了“高比表面积与强吸附能难以兼顾”的关键问题。

实验部分:
1. 3D COFs的合成
pts-TFBM-TA:
实验步骤:TFBM(32.7 mg, 0.05 mmol)与ETTA(18.6 mg, 0.05 mmol)溶于邻二氯苯(1 mL)和6 M乙酸(0.1 mL),液氮冷冻密封后120℃反应72 h,丙酮洗涤6次,85℃真空干燥。
实验结果:棕褐色固体,产率57%,PXRD证实为5重互穿pts结构。
pts-TFPA-TA:
实验步骤:TFPA(27.6 mg, 0.05 mmol)与ETTA(18.6 mg, 0.05 mmol)按上述方法反应。
实验结果:棕褐色固体,产率76%,PXRD显示为非互穿pts结构,空间群P4₂。
pts-TFPA-BA:
实验步骤:TFPA(27.6 mg, 0.05 mmol)与ETTBA(34.8 mg, 0.05 mmol)在12 M乙酸条件下反应。
实验结果:绿色固体,产率70%,PXRD证实为5重互穿pts结构。
2. 气体吸附性能测试
1) 氢气吸附:
实验步骤:样品经150℃真空脱气6 h,用BEL Sorp-max II测定77 K、87 K下0-1 bar吸附等温线,Micromeritics HPVA II测定0-70 bar高压吸附。
实验结果:pts-TFPA-TA在77 K、1 bar下H₂吸附量2.14 wt%,70 bar总吸附量6.12 wt%,显著高于互穿结构的pts-TFPA-BA(1.48 wt%和4.67 wt%)。
2) 循环稳定性测试:
实验步骤:35 bar、77 K下进行10次吸附-脱附循环,每次用Ar吹扫30 min再生。
实验结果:pts-TFPA-TA的过量吸附容量从4.68 wt%降至4.66 wt%,保持率>99.5%,PXRD证实结构无变化。
3. 其他气体吸附测试
实验步骤:测定273 K、298 K下CO₂和CH₄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和选择性。
实验结果:pts-TFPA-TA在273 K、1 bar下CO₂吸附量19.5 wt%,CH₄吸附量2.33 wt%,均高于互穿结构材料。
分析测试:
1. 结构与结晶性表征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结果:pts-TFPA-TA的特征峰位于3.74°(100)、4.88°(101),与模拟非互穿结构吻合(Rwp=2.44%);互穿结构的pts-TFBM-TA和pts-TFPA-BA峰位偏移且半峰宽增加。
分析:非互穿结构具有更有序的晶格排列,晶胞参数为a=b=23.6259 Å,c=28.3615 Å。
氮气吸附-脱附:
结果:pts-TFPA-TA的BET比表面积2458 m²/g,孔容0.82 cm³/g,NLDFT计算孔径2.8 nm;互穿结构的pts-TFPA-BA比表面积仅1456 m²/g,孔径1.2 nm。
分析:非互穿结构避免了孔道堵塞,提供更大的气体扩散空间。
2. 化学结构与稳定性
FTIR与固体¹³C NMR:
结果:1616-1626 cm⁻¹处出现-C=N-特征峰,3355-3380 cm⁻¹处-NH₂峰消失,证实亚胺键形成;¹³C NMR在157-158 ppm处出现亚胺碳信号。
分析:单体完全缩合,形成稳定的共价骨架。
热重分析(TGA)与化学稳定性:
结果:pts-TFPA-TA在460℃以下失重<5%,在pH 1-14溶液及常见有机溶剂中浸泡24 h后PXRD图谱无明显变化。
分析: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满足实际应用环境需求。
3. 气体吸附机理
吸附热(Qst)计算:
结果:pts-TFPA-TA的H₂吸附热8.1 kJ/mol,高于pts-TFBM-TA(6.5 kJ/mol)和pts-TFPA-BA(6.2 kJ/mol);CO₂吸附热28.5 kJ/mol,CH₄吸附热21.6 kJ/mol。
分析:非互穿结构暴露的乙烯基和亚胺基提供高能量吸附位点,增强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DFT计算:
结果:乙烯基附近的H₂吸附能达7.48 kJ/mol,亚胺基附近6.1 kJ/mol,均高于互穿结构的吸附能(6.55-6.70 kJ/mol)。
分析:苯环的空间扭曲为H₂提供额外吸附位点,互穿结构因堆叠效应掩盖部分活性位点。



总结:
1. 成功通过单体调控合成三种pts拓扑3D COFs,其中非互穿结构的pts-TFPA-TA具有超高BET比表面积(2458 m²/g),为同类材料领先水平。
2. pts-TFPA-TA在77 K、1 bar下H₂吸附量2.14 wt%,70 bar总吸附量6.12 wt%,循环稳定性优异(10次循环保持率>99.5%),性能优于多数MOFs和COFs。
3. 揭示构象效应的作用机制:非互穿结构提高比表面积并暴露高能量吸附位点(乙烯基和亚胺基),通过增强范德华力提升吸附热和容量。
4. 该策略为设计高效气体吸附材料提供了普适性思路,可拓展至CO₂、CH₄等气体的捕获与存储。
Enhancing Gas Adsorp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 Conformational Effects
文章作者:Zhuozhuo Tang, Jia Chen, Li Sheng, Zonglong Li, Yang Yang, Jianlong Wang, Yaping Tang, Xiangming He, Hong Xu*
DOI:10.1021/acs.chemmater.5c00942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5c00942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