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Fe-CTF纳米片】结晶双孔共价三嗪框架作为高效电催化新平台
【Fe-CTF纳米片】结晶双孔共价三嗪框架作为高效电催化新平台
西湖大学徐宇曦老师团队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7664)中,首次通过溶剂-free的FeCl₃催化2,6-吡啶二腈(DCP)聚合,成功制备了结晶双孔吡啶基共价三嗪框架Fe-CTF (点击进入相关产品链接)。该材料具有独特的Fe-N₃单原子活性位点和动态可逆配位微环境。通过球磨剥离获得的少层Fe-CTF纳米片(Fe-CTF NSs)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性能(半波电位0.902 V,起始电位1.02 V)和锌空气电池性能(比容量811 mAh·g⁻¹,功率密度230 mW·cm⁻²)。结合原位X射线吸收谱(XAFS)和理论计算,揭示了ORR过程中Fe-N₃向Fe-N₂的动态可逆演变对催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1) 传统结晶CTF因三嗪环形成不可逆性及苛刻合成条件(如超酸、高温熔盐),导致分子结构单一、活性位点设计受限。
2) 多孔有机材料(POMs)负载单原子催化剂(SACs)存在合成复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研究现状​​:
1) 已有研究通过ZnCl₂熔盐法制备非晶CTF,但无法实现结晶结构;
2) 碳基SACs虽性能优异,但缺乏明确的活性位点与结构调控。
​​3.本文创新​​:
1) 提出FeCl₃催化溶剂-free聚合策略,首次合成结晶双孔吡啶基CTF;
2) 利用FeCl₃原位配位生成Fe-N₃单原子活性位点;
3) 揭示Fe-N₃→Fe-N₂动态配位变化对催化反应的强化机制。

实验与分析
​​1.材料合成:FeCl₃催化DCP聚合,球磨剥离得Fe-CTF NSs(厚度1.6 nm)。
​​2. 结构表征​​:
1) PXRD与模拟结果吻合,确认AA堆叠六方晶系(a=b=19.012 Å,c=3.514 Å);
2) 双孔径分布(0.64 nm和1.42 nm),比表面积253.8 m²·g⁻¹;
3) XAFS证实Fe-N₃配位(键长1.51 Å),无Fe-Fe键,单原子分散。
​​3.应用性能测试​​:
​​1) ORR性能​​:
碱性条件下半波电位0.902 V,起始电位1.02 V,优于Pt/C(0.86 V)和多数碳基SACs;
质量活性639.8 mA·mg⁻¹(0.85 V),TOF 1.596 s⁻¹。
2)​​锌空气电池​​:比容量811 mAh·g⁻¹,功率密度230 mW·cm⁻²,循环稳定性>400小时。
4.​​ 机理分析​​:
​​1) 动态配位​​:原位XAFS显示ORR过程中Fe-N₃可逆转化为Fe-N₂,缩短Fe-N键长(Δ=0.09 Å),增强电荷转移;
​​2) 理论计算​​:Fe-N₂结构使d带中心上移(-1.12 eV vs. -1.23 eV),促进*O中间体吸附,降低反应能垒(0.51 eV vs. 0.57 eV);
​​3) 吡啶协同​​:吡啶N增强配位能力,稳定Fe活性位点(结合能Eb=-4.87 eV)。




总结
​​1.首次合成结晶双孔Fe-CTF,实现Fe-N₃单原子活性位点动态调控,ORR与锌空气电池性能达同类最优。
​​2.溶剂-free合成策略、动态配位机制解析、吡啶协同增强CTF配位能力。
​​3.为设计高活性CTF基电催化剂提供新思路,推动锌空气电池等能源器件发展。

​​Crystalline Dual-Porous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 as a New Platform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
​​文章作者​​: Kai Cui, Xiaoliang Tang, Xiaopei Xu, Manchang Kou, Pengbo Lyu, Yuxi Xu
​​DOI​​: 10.1002/anie.202317664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7664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