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结晶度波驱动合成空心多壳层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结晶度波驱动合成空心多壳层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吉林大学关卜源教授、冯威教授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丹研究员等(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423088)提出了一种 “结晶度波” 诱导的区域差异熟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可控壳层数和壳厚度的空心多壳层共价有机框架(COFs)。该策略通过短时间 Ostwald 熟化在无定形共价有机聚合物(COP)层间插入局部结晶 COF 薄层,形成波浪状结晶度梯度,最终在动态亚胺交换反应中实现壳层分离。所制备的 3S-COF HoMSs 具有高比表面积(2137.6 m²/g)和有序孔道,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 5025 F/g 的高比电容,显著优于传统微孔 COF 块体材料。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受限于电极材料的离子扩散路径长、活性位点暴露不足及结构稳定性差。
现有多壳层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缺乏可调孔结构和化学组成,而 COFs 的单一壳层结构难以满足高性能需求。
2)研究现状
模板法和无模板法已用于制备空心 COFs,但仅能得到单壳层结构,且依赖复杂预处理或反应条件调控。
传统 COFs 的微孔结构限制了电解质离子的快速传输,导致比电容较低。
3)本文创新
首次提出 “结晶度波” 策略,通过交替结晶 / 无定形层的区域差异熟化,实现多壳层 COFs 的可控合成。
利用动态亚胺交换反应的水解 - 缩合平衡,精确调控壳层分离,突破了多壳层 COFs 的合成瓶颈。

实验与分析
1)材料合成与表征
合成方法:以 TAPB 和 BTCA 为单体,通过分步 Ostwald 熟化和动态亚胺交换反应,构建结晶 COF 层与无定形 COP 层交替的前驱体,最终形成空心多壳结构。
关键表征:
形貌:SEM/TEM 显示均匀球形颗粒,3S-COF HoMSs 具有三层壳结构,壳厚度 69-73 nm。
结构:XRD 与模拟图谱匹配,证实 COF 结晶性;FT-IR 显示 C=N 键形成,确认亚胺连接。
孔结构:N₂吸附显示微孔(1.2 nm)与介孔(40 nm)共存,BET 比表面积 2137.6 m²/g。
2)应用性能测试
超级电容器:在 1 M H₂SO₄ + 0.2 M KI 电解液中,3S-COF HoMSs 的比电容达 5025 F/g(1 A/g),优于 1S(3550 F/g)、2S(4283 F/g)及传统 COF 块体(660 F/g)。
循环稳定性:5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 94%,阻抗分析显示低电荷转移电阻(Rct)和快速离子扩散。
3)性能提升机制
结构优势:多壳层缩短离子传输路径,高比表面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
协同效应:结晶 COF 层的有序孔道与无定形层的柔性结合,增强结构稳定性。




总结
1)成功合成壳层数可控(1-4 层)的空心多壳层 COFs,3S-COF HoMSs 表现出超高比电容。
该策略适用于不同单体组合(如 TAPB-DMTP、TAPA-BTCA),验证了普适性。
2)提出 “结晶度波” 概念,实现多壳层 COFs 的精准合成。
通过动态亚胺交换反应调控壳层分离,突破传统多壳层材料的结构限制。
3)为设计复杂 COF 纳米结构提供新范式,推动其在能源存储、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为开发高比能超级电容器提供高性能电极材料。

“Crystallinity Wave”-Driven Synthesis of Hollow Multi-Shel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hanced Supercapacitors
文章作者:Yuanbo Sun, Bin Zhao, Ji Han, ..., Buyuan Guan
DOI:10.1002/anie.202423088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23088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