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MUV-25-Ti】柔性钛有机框架中光电导的结构控制
【MUV-25-Ti】柔性钛有机框架中光电导的结构控制
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 Natalia M. Padial 和 Carlos Martí-Gastaldo 等研究者在《Advanced Materials》(2025, 2412045)中报道了一种新型柔性钛有机框架(MOF)MUV-35。该材料通过溶剂去除诱导的结构折叠,实现了对光电导性能的精准调控。研究发现,MUV-35 在闭合态下形成密集的 π-π 堆积网络,显著增强电荷传输能力,在可见光下展现出 2.5×10⁻³ S・m⁻¹ 的光电导率,开关比(ΔR)达四个数量级,同时保持约 1000 m²・g⁻¹ 的高孔隙率。这一成果为柔性 MOFs 在光电器件和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传统刚性多孔材料(如沸石)难以同时实现结构灵活性与高效电荷传输。
柔性 MOFs 虽具备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其电荷传输机制尚未被充分探索。
2)研究现状
此前研究通过引入电子供体单元(如 TTF、NDI)提高 MOFs 的电导率,但受限于结构刚性,难以动态调控电荷路径。
钛基 MOFs 因其氧化还原活性被广泛用于光催化,但光电导性能与孔隙率的协同优化仍存在挑战。
3)本文创新
设计了首例柔性钛基 MOF(MUV-35),通过溶剂去除触发框架折叠,调控有机配体的空间排列,形成高效电荷传输路径。
结合钛氧簇的电子接受能力与苯并三噻吩单元的电子供体特性,实现光生电荷分离与定向迁移。

实验与分析
1)材料合成与表征
合成方法:以 Ti (IV) 异丙醇盐、MnCl₂和 H₃BTTTB 为原料,在 DMF 中 115℃反应 48 小时,获得棱柱形单晶。
结构分析:单晶 X 射线衍射表明,MUV-35 为双穿插 sit-c 网络结构,含 [TiMn₂(μ₃-O)(X)₃(RCO₂)₆] 三聚体和 BTTTB 配体。溶剂去除后,框架沿 b 轴压缩 37%,形成闭合态。
孔隙率:N₂吸附测试显示比表面积为 930 m²・g⁻¹,孔径约 10 Å,闭合态孔隙率仍保持约 1000 m²・g⁻¹。
2)光电导性能测试
光响应:闭合态 MUV-35 在 440 nm 光照下电导率提升至 2.5×10⁻³ S・m⁻¹,开关比达 10⁴。
波长依赖性:光电流强度随波长接近 450 nm 吸收峰而显著增强,表明光生电荷与配体激发直接相关。
3)性能机制
结构调控:框架折叠缩短 BTTTB 单元间距至 3.13–3.44 Å,增强 π-π 相互作用,促进电荷跳跃。
理论计算:DFT 分析表明,闭合态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ΔF ≈ -300 kJ・mol⁻¹)稳定,且电荷传输主要依赖配体间的空间路径。




总结
1)开发了首例柔性钛基 MOF,实现结构动态调控与高效光电导的协同优化。
闭合态 MUV-35 在保持高孔隙率的同时,光电导率达 2.5×10⁻³ S・m⁻¹,开关比达 10⁴。
2)首次将框架柔性与光电导调控相结合,揭示了溶剂诱导折叠对电荷传输的关键作用。
提出了通过配体构象变化优化电荷路径的新策略。
3)为设计智能响应型光电器件提供了材料平台。
推动柔性 MOFs 在光催化和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

Structural Control of Photoconductivity in a Flexible Titanium-Organic Framework
文章作者:Clara Chinchilla-Garzón, Marta Galbiati, Alechania Misturini, Pol Gimeno-Fonquernie, Neyvis Almora-Barrios, Natalia M. Padial, Carlos Martí-Gastaldo
DOI:10.1002/adma.202412045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2045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