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余承忠、刘超等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2025 e2500399) 报道了一种双功能电催化剂的设计。该研究通过配体置换策略将磷钨酸(PW₁₂)纳米簇化学限域于导电金属 - 有机框架(Ni-HITP)的纳米孔中,构建了 Ni-HITP/PW₁₂复合材料。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Ni-O-W 键的形成调节了 Ni 和 W 位点的电子结构,分别促进了阴极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 ORR)生成 H₂O₂和阳极 5 - 羟甲基糠醛(HMF)氧化反应(HMFOR)生成 2,5 - 呋喃二甲酸(FDCA)。在集成电解系统中,该催化剂实现了 H₂O₂产率 9.51 mol g⁻¹ h⁻¹ 和 FDCA 产率 96.8%,显著优于传统的 2e⁻ ORR/OER 体系。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H₂O₂的工业生产依赖蒽醌法,存在环境与安全隐患。
电化学 2e⁻ ORR 需与低能效的 OER 耦合,且 HMFOR 的高效催化剂稀缺。
2)研究现状
导电 MOFs(如 Ni-HITP)因高导电性被用于电催化,但单一组分性能有限。
多金属氧酸盐(POMs)与非导电 MOFs 的杂化材料已用于水分解等反应,但与导电 MOFs 的结合尚未报道。
3)本文创新
化学限域策略:通过酸性条件下的配体置换,将 PW₁₂纳米簇原位锚定于 Ni-HITP 的纳米孔中,形成 Ni-O-W 键。
双功能协同:电子缺陷 Ni 位点优化 2e⁻ ORR 选择性,富电子 W 位点促进 HMFOR 动力学,结合导电框架提升整体性能。
实验与分析
1. 材料合成方法:
1) Ni-HITP 通过水热法合成,配体为 2,3,6,7,10,11 - 六氨基三亚苯(HITP)。
2) 通过调节 PW₁₂浓度(5–20 mg mL⁻¹),制备 Ni-HITP/PW₁₂-1、-2、-3 复合材料。
2. 主要表征结果:
1) XRD:Ni-HITP/PW₁₂-2 保留 Ni-HITP 的晶体结构(100、200、001 晶面),但峰强减弱。
2) TEM/STEM:PW₁₂纳米簇(≈1.0 nm)均匀分布于 Ni-HITP 的 1D 孔道(≈1.75 nm)中。
3) XPS/XAS:Ni 位点电子向 W 转移,形成 Ni³⁺和低价 W 物种,证实 Ni-O-W 键的存在。
3. 性能提升机制
电子结构调控:Ni-O-W 键增强 O₂吸附(ΔG = -0.18 eV)和 HMF 活化(ΔG = -0.78 eV)。
动力学优化:
2e⁻ ORR:Tafel 斜率 88 mV dec⁻¹,H₂O₂选择性 96.12–97.94%。
HMFOR:过电位降低至 1.25 V(10 mA cm⁻²),FDCA 产率 99%。
结构优势:高比表面积(保留 Ni-HITP 的导电性)和有序孔道促进传质。
总结
1)开发了化学限域 PW₁₂的导电 MOF 双功能催化剂,实现高效 H₂O₂合成与 HMF 转化
2) 集成系统在 1.38 V 下同时获得 H₂O₂(9.51 mol g⁻¹ h⁻¹)和 FDCA(96.8%),稳定性达 12 小时。
2)首次报道 POMs 与导电 MOFs 的化学杂化,构建 Ni-O-W 键协同活性位点;揭示了酸性条件下配体置换与结构保留的平衡策略。
3)为设计高效电催化体系提供新范式,推动绿色化学品合成(如 H₂O₂、FDCA)。
Highly Ordered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Chemically Confined Polyoxometalate Clusters: A Dual-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Efficient H₂O₂ Synthesis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
文章作者:Tong Bao, Yunuo Wu, Chencheng Tang, Yamin Xi, Yingying Zou, Pengyue Shan, Chaoqi Zhang, Wojciech Drożd, Artur R. Stefankiewicz, Pei Yuan, Chengzhong Yu, Chao Liu
DOI:10.1002/adma.202500399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0399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