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1-51987688
首页 > 行业动态 > 2D-铑-异腈框架材料
2D-铑-异腈框架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庄小东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dvanced Materials 2025, 2502192)中研究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s)的合成与应用。该研究成功合成了基于铑 - 碳(Rh–C)配位的 2D MOFs,使用异腈作为配体和 Rh(I) 作为金属节点。合成的 MOFs 具有优良的结晶性,准方形晶格网络,超窄带隙(0.1–0.28 eV),以及高达 560 ± 46 cm² V⁻¹ s⁻¹ 的短程电荷迁移率。此外,这些 MOFs 作为氮还原反应的电催化剂表现出色,氨产率高达 56.0 ± 1.5 μg h⁻¹ mgcat⁻¹,法拉第效率达到 87.1 ± 1.8%。原位实验揭示了催化过程中涉及 Rh(I) 的双通道机制。该工作为基于金属 - 碳配位的 2D MOFs 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为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多功能光电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传统 2D MOFs 多依赖金属 - 杂原子配位,金属 - 碳配位的 2D MOFs 合成面临化学稳定性差、合成条件苛刻、操作复杂等问题,缺乏通用合成策略,限制了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建立及应用。
2.研究现状:其他学者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合成金属 - 碳配位的 MOFs,如界面合成、表面合成、溶剂热合成、逐层制备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缺陷,导致金属负载量低、稳定性差、结构表征困难。
3.本文创新:作者创新性地采用低配位的 Rh(I) 与异腈配体反应,直接将 Rh–C₄位点引入 2D MOFs 晶格,合成出空气稳定的 2D Rh-iCN MOFs,解决了金属 - 碳配位 2D MOFs 合成难题,为电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实验和分析
1.材料合成与表征:
合成方法:通过 Rh(I) 与不同异腈配体的配位反应合成了 SJTU-201、SJTU-202 和 SJTU-203 三种 2D Rh-iCN MOFs。
表征手段:利用 PXRD、AC-HRTEM、DFT 计算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晶度、晶格结构、堆叠模式等进行了详细表征与分析。PXRD 结果显示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AC-HRTEM 观察到准方形晶格网络,DFT 计算预测了材料的半导体行为及带隙。
关键表征结果:FT-IR、Raman、¹³C SSNMR、XPS 和 EXAFS 等表征结果证实了 Rh–C 配位键的形成及配体的高配位度。
2.性能结果及原因分析:
电学性能:TRTS 测量表明 SJTUs 具有优异的短程电荷迁移率,归因于其超窄带隙及强层间相互作用。
催化性能:在电催化氮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与选择性,源于其明确的 Rh–C₄活性位点、低带隙、优良的电荷传输特性及高比表面积。理论计算表明 SJTU-201 的 d 带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有利于氮气吸附。




总结
1.成功合成基于 Rh–C 配位的 2D Rh-iCN MOFs,证实其具有超窄带隙、高电荷迁移率及优异的电催化氮还原性能。
2.开创了金属 - 碳配位 2D MOFs 的合成新方法,为电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突破了传统 2D MOFs 的局限。
3.为高载流子迁移率材料及多功能光电器件的发展奠定基础,有望推动电催化领域的进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D Rhodium-Isocyanide Frameworks
文章作者:Senhe Huang, Pu Yan, Zhiya Han, Hongyu Wu, Youcheng Wang, Jichao Zhang, Lei Yuan, Shuai Fu, Guanzhao Wen, Jinhui Zhu, Mischa Bonn, Hai I. Wang, Kecheng Cao, Xiaodong Zhuang
DOI:10.1002/adma.202502192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2192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