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Y-MOF脱硫】一种水解稳定的MOF材料用于湿烟气的同时脱硫和脱水
【Y-MOF脱硫】一种水解稳定的MOF材料用于湿烟气的同时脱硫和脱水
南开大学的卜显和教授和许健教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25, 64, e202421681)中研究了一种具有水解稳定性的钇基金属有机框架(Y-MOF),能够在湿烟气条件下选择性捕获并回收痕量的SO₂,并且在动态穿透实验中表现出优异的可回收性。这主要得益于其对SO₂腐蚀和水衍生毛细管力的出色抵抗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其SO₂捕获效率几乎不受湿度增加的影响,即使在孔隙充满水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机理研究表明,其精细的孔隙结构具有多样的孔隙尺寸和化学性质,导致SO₂和H₂O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不同,以及分隔的吸附域。这种非竞争性吸附机制使得单个吸附剂能够同时实现脱硫和脱水,为烟气净化的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1) 工业气体净化过程中,水蒸气普遍存在且对MOF材料有不良影响,一方面水解稳定性是MOF面临的长期挑战,另一方面竞争性水吸附会降低MOF对类似小分子(如CO₂、H₂S、SO₂)的捕获能力,甚至在高湿度下剥夺其分离能力。
2) 在烟气脱硫(FGD)应用中,需要从湿烟气中选择性捕获痕量SO₂(500-3000 ppm),但SO₂的高腐蚀性和反应性使得仅有少数MOF具有完全可逆的SO₂吸附和脱附行为,且高含量的水会加剧结构损伤。
2.研究现状
1) 一些水稳定的MOF在潮湿或水性液体环境中具有抗水解能力,但在脱附过程中可能因水的强毛细管力导致不可逆的孔隙塌陷。
2) 现有的SO₂吸附MOF多为亲水性,导致在低SO₂浓度下,水的大量吸附会降低SO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而疏水性MOF又可能因SO₂捕获能力差且无法有效去除烟气中的水而需要额外的预脱水步骤,增加复杂性和能耗。
3.本文创新
1) 提出了一种多核稀土(RE)MOF,NKU-201-Y,具有高连接度的alb网络,由扩展的三联苯(H6PET)配体和九核钇(III)簇(Y9)组成,展现出在SO₂气体和水蒸气吸附-脱附循环中的卓越结构稳定性,且可直接从水中活化而不损失孔隙率。
2) 该MOF在298 K和1.0 bar下对SO₂具有完全可逆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为12.1 mmol/g,对CO₂、N₂和O₂具有足够高的吸附选择性,且其水蒸气吸附等温线表明在低湿度下具有疏水性,高湿度下具有可观的吸水量,得益于对H₂O的适度亲和力和快速的SO₂吸附动力学,在动态穿透实验中,其SO₂捕获性能在模拟湿烟气条件下仅略有下降。
实验和分析
1. 材料合成与表征
1) 通过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合成H6PET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NKU-201-Y,以Y(NO₃)₃·6H₂O和H6PET为原料,2-氟苯甲酸(2FBA)为调节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₂O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高质量单晶,适用于单晶X射线衍射(SCXRD)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
2) 通过1H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确定Y9簇的反离子含量,进一步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验证,确定其化学式为[(CH₃)₂NH₂]₂[Y₉(μ₃-O)₂(μ₃-OH)₁₂(OH)(H₂O)₈(O₂C−)₁₂](溶剂)ₓ。
3) 材料具有高结晶度和相纯度,实验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案与基于晶体结构模拟的图案高度匹配,氮气吸附等温线显示其具有1239 m²/g的BET比表面积和以10 Å为中心的窄孔径分布,孔体积为0.64 cm³/g,与SCXRD数据理论值相符。
2. 水解稳定性和水蒸气吸附
1) NKU-201-Y在长期静态接触水的条件下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即使在pH范围为2-12的水溶液中浸泡6个月,或在沸水中至少浸泡1周,仍能保持高结晶度,且在水中孵育24小时后直接活化,无需进一步溶剂交换,不会出现孔隙率损失。
2) 在298 K下,其水蒸气吸附等温线呈S形,在相对湿度(RH)低于50%时吸水量逐渐且浅(<0.1 g/g),表现出疏水性,之后进入孔隙填充阶段,吸水量急剧上升并在RH高于60%时趋于平稳,约为0.56 g/g,脱附分支存在明显滞后,但在变化RH水平下等温线完全可逆,表明通过压力摆动再生的可行性,在25%-85% RH之间的60次循环吸附-脱附测量中,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回收性。
3. SO₂吸附与分离
1) 在298 K和1.0 bar下,NKU-201-Y对SO₂的吸附等温线完全可逆,吸附量高达12.1 mmol/g,且在连续五次吸附-脱附循环中,SO₂吸附量和可逆性均无损失,同时PXRD图案和BET比表面积也保持不变,表明其在暴露于SO₂时保留了结晶度和孔隙率。
2) 对于N₂和O₂的吸附等温线几乎平坦且吸附量可忽略不计,CO₂吸附等温线在298 K下呈近线性且斜率较缓,与SO₂等温线的陡峭形成鲜明对比,SO₂/CO₂吸附量比值为10.8,超过大多数基准SO₂吸附MOF,如MFM-601(9.5)、MFM-170(5.75)、SIFSIX-1Cu(2.39)和NbOFFIVE-Cu-TPA(2.89),仅次于Zr-TPA-FA(16.9)。
3) 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SO₂对其他烟气成分的吸附选择性,SO₂/N₂和SO₂/O₂的IAST吸附选择性极高(>1.0×10⁶),对于SO₂/CO₂混合物(50/50和10/90,v/v),IAST选择性在298 K和1.0 bar下分别为105和33,表明其对SO₂的显著吸附偏好,与框架对SO₂和CO₂的不同吸附亲和力有关,通过273和298 K下的等温线计算得到SO₂的等温热(Qst)为46.55 kJ/mol,约为CO₂的三倍(16.16 kJ/mol),与实验等温线和IAST计算趋势一致。
4) 动态穿透测试表明,当含有3000 ppm SO₂的SO₂/N₂气体混合物通过装有活化NKU-201-Y粉末的柱子时,N₂立即被洗脱,SO₂在约64 min/g⁻¹时突破,且在SO₂/CO₂/N₂的三元混合物中也实现了SO₂的几乎相同保留时间,表明CO₂对SO₂的吸附竞争可忽略不计,与材料的高SO₂/CO₂吸附选择性和吸附量比值一致。
模拟其在典型干烟气混合物(3000 ppm SO₂,3% O₂,15% CO₂,81.7% N₂)中的脱硫过程及吸附剂再生,发现N₂、O₂和CO₂在1.5 min/g⁻¹内迅速被洗脱,而SO₂在65 min/g⁻¹后突破,再生阶段通过He气吹扫和加热至70°C,可实现SO₂的高效回收,单次吸附-脱附循环可实现4.65 L/kg的SO₂高效回收,纯度超过96.4%,且其晶体结构在再生过程中完全保留。
4. 竞争性水吸附研究
1) 在不同湿度水平下评估NKU-201-Y捕获痕量SO₂(3000 ppm)的性能,与干燥条件相比,在10% RH下SO₂的保留时间略有减少,可能是由于其在低RH下的疏水性,但在连续七次穿透循环中,调整RH水平从10%到30%、50%、70%再回到30%,材料不仅在潮湿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可回收性,更显著的是,在这一广泛的RH范围内SO₂捕获效率不变,突破曲线几乎重叠,优于许多在高湿度下分离性能显著恶化的烟气吸附剂。
2) 尽管S形水蒸气等温线在50% RH处有一个拐点,高于该RH孔隙填充水应严重阻碍SO₂吸附,但实验结果似乎与此相矛盾,推测可能是由于SO₂和H₂O的不同吸附动力学导致,在30%、50%和70% RH下分别检查SO₂和水蒸气的时间依赖性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SO₂的吸附动力学明显快于水蒸气,可能导致SO₂在H₂O上的竞争性吸附并阻碍孔隙填充水。
3) 通过现场脱附实验验证,在He气吹扫和加热至70°C后,吸附的SO₂和H₂O可以轻松去除,表明在该MOF中同时吸附SO₂和水不会增加再生的能量消耗,且在70% RH下吸附的水量大约是30%和50% RH下的两倍,符合时间依赖性水蒸气等温线趋势,排除了SO₂在水蒸气上的竞争性吸附。
4) 在不存在和存在SO₂(3000 ppm)的情况下,材料对水蒸气的脱水性能一致,吸附量分别约为68.22和66.96 mg/g,这种罕见的SO₂和水蒸气的非竞争性吸附不仅确保了NKU-201-Y在高湿度烟气条件下的脱硫性能和可回收性,还使材料能够以低再生能量脱水烟气流。
5. 原理分析:
1) 通过SCXRD确定SO₂和水蒸气的吸附域,发现SO₂在NKU-201-Y中有四种吸附位点,位于笼A和一维开放通道中,与SO₂的运动学直径(4.1 Å)相匹配,而水蒸气在低湿度下主要占据Y9簇的三个OMSs,以侧向模式重新占据并进入一维菱形通道
2) 在高湿度下,初始吸附的水分子作为水簇生长的核心,在一维疏水通道中形成氢键网络,但由于Y位点的取向性和三维配体的大立体阻碍,水簇被限制在通道内,与SO₂的吸附域分离,使得在高湿度下SO₂的捕获能力几乎不降低,实现了在同一晶体中SO₂和水的有效分离
3) 这是首次报告通过单一吸附剂实现同时脱硫和脱水,对于净化含有高水分的燃烧后烟气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1. 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水解稳定性的多核稀土MOF,NKU-201-Y,其在SO₂气体和水蒸气的吸附-脱附循环中展现出卓越的结构稳定性,可直接从水中活化而不损失孔隙率。该MOF对SO₂具有高吸附量和选择性,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SO₂的捕获效率几乎不变,且能同时实现烟气的脱硫和脱水。
2. 提出了通过精细孔隙结构设计实现SO₂和水蒸气分隔吸附的非竞争性机制,解决了传统MOF在高湿度下SO₂捕获能力降低的问题。
3. 首次实现了单一吸附剂对湿烟气的同时脱硫和脱水,简化了烟气净化流程,降低了成本。
4. 为MOF材料在高湿度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填补了当前研究在湿烟气条件下运行的MOF吸附剂方面的空白。
A Hydrolytically St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hydration of Wet Flue Gas
文章作者:Jing-Jing Pang, Dr. Zhao-Quan Yao, Prof. Dr. Hong-Liang Huang, Dr. Lin Li, Dr. Quan-Wen Li, Nan Lu, Zi-Han Song, Prof. Dr. Jian Xu, Prof. Dr. Xian-He Bu
DOI:10.1002/anie.202421681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1681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