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CF3-COF】扩散-调节剂双介导的固液气界面合成结晶共价有机框架膜
【CF3-COF】扩散-调节剂双介导的固液气界面合成结晶共价有机框架膜
华中师范大学的徐晖教授团队(Angew. Chem. Int. Ed. 2025, 64, e202421555)提出了一种简便通用的方法,通过扩散 / 调节剂双介导的固液 / 气界面合成策略,在玻璃容器内壁制备了高结晶度、厚度可控的共价有机框架(COF)膜。该方法通过溶剂和温度调控形成受限微反应器,结合苯胺调节剂诱导的界面交换反应,实现了 COF 膜的定向生长。实验与理论模拟揭示了界面成核、生长及结晶机制。研究成功合成了 13 种新型独立 COF 膜,其结晶度、孔隙率、稳定性和吸附性能优异。作为应用示范,将 COF 膜填充滤器与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耦合,实现了真实水样中多目标液晶单体的自动化去除(效率≥96%)。

研究背景
1)行业问题
水净化对高效分离膜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膜技术存在能耗高、分离效率低等问题。
结晶 COF 膜因高孔隙率、可调控纳米通道和稳定性,成为理想候选,但精确控制聚合与生长仍是挑战。
2)研究现状
界面聚合(IP)技术通过溶剂扩散和界面限域调控 COF 膜生长,但需复杂的基底转移或表面功能化。
调节剂诱导结晶法多用于微尺寸单晶 COF 合成,但尚未应用于界面聚合。
3)本文创新
首次提出扩散 / 调节剂双介导的固液 / 气界面合成策略,无需额外基底和表面处理,简化操作流程。
通过苯胺调节剂动态调控结晶过程,显著提升膜的结晶度和有序性。
合成了 13 种新型 COF 膜,拓展了 COF 材料的多样性和应用范围。
实验与分析
1)材料合成与表征
合成方法:以 TFPT 和 BD-CF₃为单体,甲苯 / 氯仿(3/7, v/v)为溶剂,6 M 乙酸催化,120℃反应 2 天,苯胺(3 eq.)为调节剂,在玻璃壁表面形成 COF 膜(AMCOF-1)。
关键表征:
结构:固体 ¹³C NMR(159 ppm)、FT-IR(1631 cm⁻¹)和 XPS 证实亚胺键形成。
结晶性:PXRD 显示尖锐衍射峰(如 2θ=2.38° 对应 (100) 晶面),HRTEM 观察到蜂窝状晶格结构。
孔隙率:BET 表面积 594.87 m²/g,平均孔径 3.93 nm,与 AA 堆叠模型吻合。
稳定性:耐酸 / 碱(6 M HCl/NaOH)、有机溶剂(THF, DMF)及高温(500℃)。
2)性能原因分析
扩散调控:低沸点溶剂快速蒸发形成过饱和液层,促进界面异相成核。
调节剂作用:苯胺可逆终止反应位点,抑制无序聚合,提升结晶度。
理论计算:DFT 揭示玻璃表面与前驱体的氢键作用促进有序自组装。



总结
1)成功合成 13 种新型独立 COF 膜,厚度可控(956 nm–21.7 μm),结晶度高(fwhm=0.16°)。
AMCOF-1 对液晶单体吸附量达 2.87 g/g,自动化系统处理量超 4.7 L。
2)开发双介导界面合成策略,突破传统 IP 技术的局限性。
苯胺调节剂首次用于界面聚合,实现结晶度精确调控。
3)为 COF 膜合成提供普适性方法,推动其在水净化、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Diffusion/Modulator Dual-Mediated Solid-Liquid/Vapor Interfaci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文章作者:Shenghuai Hou, Ganbing Zhang, Zhaoyu Qiao, Yuxuan Bai, Haoxin Di, Yetong Hua, Tiantian Hao, Hui Xu*
DOI:10.1002/anie.202421555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1555
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交流,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如有错误、侵权等请联系修改、删除。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转载。